[发明专利]一种提高日本蟳幼体成活率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20890.6 | 申请日: | 2017-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522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华;熊文超;王玉飞;高焕;徐加涛;阎斌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海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K61/59 | 分类号: | A01K61/59 |
代理公司: | 32255 连云港润知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彦明 |
地址: | 222000 江苏省连云港市海***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提高日本蟳幼体成活率的方法,包括抱卵蟹的消毒、幼体的收集、活饵料的消毒、多种饵料的组合等步骤。该方法中的中肋骨条藻、小球藻与活轮虫、卤虫无节幼体进行组合投喂的方法不仅可以调控水质,使水质不易恶化,而且可以满足日本蟳幼体的营养需求,使日本蟳幼体顺利蜕皮变态发育,从而提高幼体的成活率。对抱卵蟹及活饵料的轮虫及卤虫无节幼体进行消毒处理,防止丝状细菌病病原被带入培育池,有效预防在日本蟳幼体培育过程中爆发丝状细菌病。本发明针对日本蟳幼体发育的特点,科学合理,提高了日本蟳幼体的成活率,有利于推动日本蟳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日本 幼体 成活率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提高日本蟳幼体成活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n(1)抱卵蟹消毒:入池之前抱卵蟹用浓度为40-50mg/L的制菌霉素溶液药浴消毒并用清水冲洗干净,以防止抱卵蟹带入丝状细菌进入育苗池;/n(2)幼体收集:在日本蟳幼体孵化出来后,在孵化池的一旁放置一盏日光灯,使活力强的幼体聚集于光线强的位置并收集活力好的幼体转移到幼体培育池;/n(3)活饵料的强化及消毒:轮虫在投喂前6~12小时用小球藻进行营养强化,并在投喂时用浓度为40-50mg/L的制霉菌素溶液进行消毒处理;/n卤虫卵在孵化之前用浓度为40-50mg/L的制霉菌素溶液浸泡消毒10~30分钟后,放入孵化桶内进行孵化卤虫无节幼体,卤虫无节幼体在投喂前再次进行消毒处理并把卵壳清除干净;/n(4)饵料搭配及投喂:在日本蟳幼体转入前,幼体培育池中接入小球藻和中肋骨条藻,使小球藻和中肋骨条藻的密度分别达到5~10×10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海工学院,未经淮海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020890.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减少葡萄育苗用量的种植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密度水产养殖池悬浮物收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