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薄壁金属管单端多工位加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556138.4 | 申请日: | 2016-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8878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18 |
发明(设计)人: | 单晓杭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景研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43/00 | 分类号: | B21D43/00;B21C51/00;B21D43/10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12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薄壁金属管单端多工位加工装置,包括至少三个并列同向设置的装夹机械手、用于将待加工的薄壁金属管送入第一个装夹机械手中并依次将相邻的上一个装夹机械手中已加工完成的薄壁金属管推出并送入下一个装夹机械手中的进料装置、下料装置、机架、控制台;控制台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控制台包括液晶操作面板、控制按钮和控制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成产成本低;光电传感器的设置能够准确了解薄壁金属管的位置,从而使整个生产工序能够更好的进行,并能在出现故障时进行及时报警;控制台的液晶操作面板能够提前输入薄壁金属管的尺寸长度以及加工条件等信息,并能够根据这些信息控制各个电机的运动,从而使整个装置自动进行加工。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薄壁 金属管 单端多工位 加工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薄壁金属管单端多工位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三个并列同向设置的用于将薄壁金属管的一端分别送入三个不同的加工装置(1)中的装夹机械手(4)、用于将待加工的薄壁金属管送入第一个装夹机械手(4)中并依次将相邻的上一个装夹机械手(4)中已加工完成的薄壁金属管推出并送入下一个装夹机械手(4)中的进料装置(2)、用于接收最后一个装夹机械手(4)中已加工完成的薄壁金属管的下料装置(3)、用于支撑上述所有装置的机架(5)、固定在机架(5)上并用于控制上述所有装夹机械手(4)运动的控制台(6);所述进料装置(2)设置在第一个装夹机械手(4)的入口端,下料装置(3)设置在最后一个装夹机械手(4)的出口端,控制台(6)固定在所述机架(5)上,控制台(6)包括液晶操作面板、控制按钮和控制器;所述进料装置(2)包括第一进料固定板(201)、第二进料固定板(202)、进料长直导杆(205)、进料活动板(203)、进料气缸(204)、推料板(206)和限位螺栓(207),所述第一进料固定板(201)和第二进料固定板(202)均固定在机架(5)上,进料长直导杆(205)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进料固定板(201)和第二进料固定板(202)上,所述进料活动板(203)套装在所述进料长直导杆(205)上并能沿所述进料长直导杆(205)滑动;所述进料长直导杆(205)上还套装第一进料通道底座(208)和第二进料通道底座(209),第一进料通道底座(208)与第一进料固定板(201)固定连接,第二进料通道底座(209)与进料活动板(203)固定连接,第一进料固定板(201)、进料活动板(203)、第一进料通道底座(208)和第二进料通道底座(209)共同构成待加工的刚性直管的进料通道;所述第一进料固定板(201)底部设有第一进料水平支撑板(210),第一进料水平支撑板(210)设置在第一进料固定板(201)靠近所述进料活动板(203)的一侧,所述进料活动板(203)底部设有第二进料水平支撑板(211),第二进料水平支撑板(211)设置在进料活动板(203)靠近所述第一进料固定板(201)的一侧,第一进料水平支撑板(210)和第二进料水平支撑板(211)用于对待加工的刚性直管的两端进行支撑;所述第一进料固定板(201)和进料活动板(203)的末端设有竖直设置 的进料挡板(212),进料挡板(212)的底部与第一进料水平支撑板(210)的垂直距离比待加工的刚性直管的管径大1~2mm;所述推料板(206)呈L型,进料气缸(204)连接所述推料板(206)并驱动所述推料板(206)向装夹机械手(4)方向进给,所述进料气缸(204)固定在进料长直导杆(205)下方的机架(5)上;所述限位螺栓(207)固定在所述推料板(206)上,推料板(206)位于初始位置时限位螺栓(207)和进料挡板(212)位于同一水平面上,限位螺栓(207)的高度为2~4mm,待加工的刚性直管位于推料板(206)上时刚好被限位螺栓(207)和进料挡板(212)共同卡住,进料气缸(204)运动时推料板(206)向装夹机械手(4)方向移动,限位螺栓(207)位置前移,进料挡板(212)的正下方为推料板(206)的支撑面,待加工的刚性直管顺利从进料装置(2)中推出;所述装夹机械手(4)包括装夹底座(101)、直线导轨(102)、滑动座(113)、第一压紧轮支撑座(106)、第二压紧轮支撑座(107)、气爪(108)、气爪驱动气缸(109)、气爪驱动电机(110)、滚珠丝杠(103)、丝杠螺母(104)、丝杠螺母固定座(105)、丝杠驱动电机(111)和限位模块,所述装夹底座(101)固定在机架(5)上,直线导轨(102)、滚珠丝杠(103)和丝杠驱动电机(111)固定在装夹底座(101)上,所述直线导轨(102)和滚珠丝杠(103)平行设置,丝杠螺母(104)套装在所述滚珠丝杠(103)上,丝杠螺母(104)与丝杠螺母固定座(105)固定连接,丝杠螺母固定座(105)与套装在所述直线导轨(102)上的滑动座(113)固定连接,丝杠驱动电机(111)连接所述滚珠丝杠(103)的一端,丝杠驱动电机(111)运动时驱动所述滚珠丝杠(103)带动丝杠螺母(104)、丝杠螺母固定座(105)和滑动座(113)组成的整体沿所述直线导轨(102)来回运动;所述第一压紧轮支撑座(106)固定在所述直线导轨(102)的一端,第二压紧轮支撑座(107)规定在所述滑动座(113)上,气爪驱动气缸(109)连接气爪(108)并驱动所述气爪(108)的收缩,所述气缸转动电机连接所述气爪驱动气缸(109)并驱动所述气爪驱动气缸(109)和气爪驱动电机(110)组成的整体进行转动,所述气爪驱动电机(110)通过电机座规定在所述滑动座(113)上;所述限位模块固定 在所述机架(5)上并用于限制所述滑动座(113)的行程;所述第一压紧轮支撑座(106)和第二压紧轮支撑座(107)中部均开有直径大于待加工的刚性直管管径的通孔;所述第一压紧轮支撑座(106)固定有两个上端压紧轮(115)和两个下端压紧轮(116),两个上端压紧轮(115)和两个下端压紧轮(116)呈方形分布,上端压紧轮(115)通过水平设置的旋转臂(114)铰接在第一压紧轮支撑座(106)上,旋转臂(114)与所述直线导轨(102)平行设置,上端压紧轮(115)固定在旋转臂(114)的一端,旋转臂(114)的另一端与第一压紧轮支撑座(106)铰接并能沿铰接轴在竖直平面内转动;下端压紧轮(116)通过下端连接座(117)固定在第一压紧轮支撑座(106)上,两个上端压紧轮(115)和两个下端压紧轮(116)均位于所述第一压紧轮支撑座(106)靠近所述第二压紧轮支撑座(107)的一侧;所述第二压紧轮支撑座(107)上也设有两个上端压紧轮(115)和两个下端压紧轮(116),第二压紧轮支撑座(107)上的两个上端压紧轮(115)和两个下端压紧轮(116)与第一压紧轮支撑座(106)上的两个上端压紧轮(115)和两个下端压紧轮(116)的结构相同,第二压紧轮支撑座(107)上的两个上端压紧轮(115)和两个下端压紧轮(116)均位于第二压紧轮支撑座(107)靠近所述第一压紧轮支撑座(106)的一侧;所述下料装置(3)包括第一下料固定板(301)、第二下料固定板(302)、下料长直导杆(304)和下料活动板(303),所述第一下料固定板(301)和第二下料固定板(302)均固定在机架(5)上,下料长直导杆(304)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下料固定板(301)和第二下料固定板(302)上,所述下料活动板(303)套装在所述下料长直导杆(304)上并能沿所述下料长直导杆(304)滑动;所述长直导杆上还套装第一下料通道上座(305)和第二下料通道上座(306),第一下料通道上座(305)与第一下料固定板(301)固定连接,第二下料通道上座(306)与下料活动板(30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下料固定板(301)底部设有第一下料水平支撑板(307),第一下料水平支撑板(307)设置在第一下料固定板(301)靠近所述下料活动板(303)的一侧,所述下料活动板(303)底部设有第二下料水平支撑板(308),第 二下料水平支撑板(308)设置在下料活动板(303)靠近所述第一下料固定板(301)的一侧,第一下料水平支撑板(307)和第二下料水平支撑用于对待加工的刚性直管的两端进行支撑;所述第一下料水平支撑板(307)、第二下料水平支撑班、第一下料固定板(301)、下料活动板(303)、第一下料通道上座(305)和第二下料通道上座(306)共同构成待加工的刚性直管的下料通道;所述进料装置(2)和第一个装夹机械手(4)之间、每个装夹机械手(4)的直线导轨(102)上、每个装夹机械手(4)的第一压紧轮支撑座(106)远离第二压紧轮支撑座(107)的一侧、每相邻两个装夹机械手(4)之间以及下料装置(3)上均设有用于感应薄壁金属管是否存在的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景研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景研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20556138.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整体式筒体缩口压轮装置
- 下一篇:一种机器人智能滚压包边系统的上件台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