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海底观测网水下主基站有效
申请号: | 201620363338.8 | 申请日: | 2016-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5742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9-14 |
发明(设计)人: | 吕枫;周怀阳;吴正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C11/52 | 分类号: | B63C11/52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张磊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海底观测网水下主基站,包括防拖网结构和功能单元,防拖网结构为整体式椭球面结构,由保护罩组件、支撑骨架组件、底部支撑组件和底部封闭组件通过螺栓和螺母相互连接而成,功能单元安装在防拖网结构内,由海缆终端组件、电力单元组件、通信单元组件、接海阴极组件和湿插拔连接器组件通过水密连接器和水密缆相互连接而成。水下主基站通过含海底中继器和海底分支器的标准单极光电复合通信海缆连接至岸基站,采用以海水作为电流回路的负高压单极直流输电和有中继的波分复用光纤通信,并通过海缆分段继电保护来提高海底观测网的可靠性。水下主基站结构简单、体积紧凑和布放稳定,能降低外力破坏的风险,并减少泥沙沉积,具有输电效率高、通信容量大和传输距离远的优点。 | ||
搜索关键词: | 海底 观测 水下 基站 | ||
【主权项】:
海底观测网水下主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拖网结构(100)和功能单元(200),所述功能单元(200)安装在防拖网结构(100)内:所述防拖网结构(100)由保护罩组件(110)、支撑骨架组件(120)、底部支撑组件(130)和底部封闭组件(140)组成,所述保护罩组件(110)为近椭球面结构,通过支撑骨架组件(120)支撑,支撑骨架组件(120)安装在底部支撑组件(130)上,底部支撑组件(130)固定于底部封闭组件(140)上方;所述支撑骨架组件(120)包括支撑骨架连接块(121)、外围支撑骨架(123)和中心支撑骨架(125),支撑骨架连接块(121)为十二边形结构,其相隔的六个侧面上开有圆孔,外围支撑骨架(123)的一端固定于支撑骨架连接块(121)的圆孔内,所述支撑骨架连接块(121)的中心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用于连接中心支撑骨架(125)一端,所述支撑骨架连接块(121)上还设有弧形吊耳,用于布放和回收过程中起吊水下主基站;所述底部支撑组件(130)由底部支撑架(131)和布放辅助吊耳(132)组成,底部支撑架(131)为近椭圆形结构,所述底部支撑架(131)由横梁、纵梁和椭圆环组成,椭圆环内沿横向和纵向布置有若干横梁和纵梁,使底部支撑架(131)呈网格状的结构,所述外围支撑骨架(123)和中心支撑骨架(125)的另一端分别固定于横梁和纵梁连接处;所述布放辅助吊耳(132)布置于横梁或纵梁上;所述底部封闭组件(140)由底部封闭板(141)和底部支撑脚(142)组成;底部支撑脚(142)均匀分布于底部封闭板(141)底部的四周;所述功能单元(200)包括海缆终端腔体(211)、电力单元腔体(221)、通信单元腔体(231)、接海阴极(241)、湿插拔连接器插头、水密连接器和水密缆,所述海缆终端腔体(211)一端连接至分支海缆末端,另一端安装有第一水密连接器(261)和第二水密连接器(262),所述海缆终端腔体(211)将海缆内的供电导线和通信光纤分离,所述供电导线和通信光纤在海缆终端腔体内部分别连接至第一水密连接器(261)和第二水密连接器(262),所述海缆终端腔体(211)通过第一水密缆(271)连接至电力单元腔体(221),所述海缆终端腔体(211)通过第二水密缆(272)连接至通信单元腔体(231),所述电力单元腔体(221)与通信单元腔体(231)之间分别通过第三水密连接器(263)、第三水密缆(273)以及第四水密连接器(264)、第四水密缆(274)进行连接,所述接海阴极(241)通过第五水密连接器(265)和第五水密缆(275)连接至电力单元腔体(221),所述湿插拔连接器插头(254)通过湿插拔连接器插座(251)、第六水密连接器(266)和第六水密缆(276)连接至通信单元腔体(231);所述电力单元腔体(221)将‑6kV至‑12kV的负高压直流电降压变换为375V直流电后,再将该375V直流电通过第三水密连接器(263)和第三水密缆(273)输送至通信单元腔体(231),所述通信单元腔体(231)通过湿插拔连接器插座(251)和湿插拔连接器插头(254)连接至海底机器人或仪器平台,并通过第四水密连接器(264)和第四水密缆(274)采集电力单元腔体(221)的运行状态数据;所述通信单元腔体(231)内设有光纤通信模块和电能监控模块,通过光纤通信模块控制海底机器人或仪器平台的数据传输,并将海底机器人或仪器平台的科学数据发送至数据服务器(334),通过电能监控模块控制海底机器人或仪器平台的供电通断,并将水下主基站的状态数据发送至数据服务器(334)。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20363338.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用于起落架的嵌入轴
- 下一篇:一种散货船边舱分段施工挂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