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吸振式减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0291090.9 | 申请日: | 2016-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4791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8-17 |
发明(设计)人: | 陈林;沈云旌;郑强;何维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普源分离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3/00 | 分类号: | F16F13/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9 | 代理人: | 程笃庆;黄乐瑜 |
地址: | 233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吸振式减振器,包括:减振上座、减振下座和减振弹簧,减振上座包括上基座和上套筒体,上基座包括基底部和凸起部;上套筒体上基座中的凸起部配合形成上腔体;减振下座包括下基座和下套筒体,下基座包括基底部和凸起部,套筒体与凸起部配合形成下腔体;减振上座位于减振下座的上方,且上套筒体套装在下套筒体的外周,减上腔体与下腔体相互配合形成缓冲腔,且缓冲腔内填充有阻尼油;减振弹簧均匀布置在缓冲腔内,且减振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减振上座和减振下座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良好的减振、吸振的效果;且承重力和抗变形强度大,使用寿命长。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振式 减振器 | ||
【主权项】:
一种吸振式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减振上座(1)、减振下座(2)和减振弹簧(3),其中:减振上座(1)包括上基座(11)和上套筒体(12),上基座(11)包括基底部和位于基底部一侧并由基底部向远离基底部方向延伸形成的凸起部,且该基底部为矩形结构,该凸起部为圆台形,该凸起部的外周与基底部的外周之间预留有间距;上套筒体(12)为筒状结构,上套筒体(12)的一端套装在该凸起部的外周并与其固定连接,上套筒体(12)与该凸起部配合形成上腔体;减振下座(2)包括下基座(21)和下套筒体(22),下基座(21)包括基底部和位于基底部一侧并由基底部向远离基底部方向延伸形成的凸起部,且该基底部为矩形结构,该凸起部为圆台形,该凸起部的外周与基底部的外周之间预留有间距;下套筒体(22)为筒状结构,下套筒体(22)的一端套装在该凸起部的外周并与其固定连接,下套筒体(22)与该凸起部配合形成下腔体;减振上座(1)位于减振下座(2)的上方,减振上座(1)中的上套筒体(12)套装在减振下座(2)中的下套筒体(22)的外周,且下套筒体(22)靠近减振上座(1)的一端与减振上座(1)中的凸起部之间预留有间距,减振上座(1)中的上腔体和减振下座(2)中的下腔体相互配合形成缓冲腔,且缓冲腔内填充有阻尼油;减振弹簧(3)均匀布置在缓冲腔内,且减振弹簧(3)的两端分别与减振上座(1)和减振下座(2)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普源分离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普源分离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20291090.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