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外置式大功率馈能的磁流变阻尼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0262166.5 | 申请日: | 2016-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4465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8-10 |
发明(设计)人: | 胡国良;刘丰硕;张小宇;王洋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9/53 | 分类号: | F16F9/53;F16F9/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0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外置式大功率馈能的磁流变阻尼器,主要由馈能装置、隔磁套筒、上端盖、下端盖、外套筒及阻尼器活塞等组成。馈能装置外置于阻尼器缸体外,通过磁铁固定环将7个永磁铁和6个隔片固定安装在阻尼器缸体上。活塞杆的上下运动将带动感应线圈绕线架往复运动;在永磁铁作用下,缠绕在感应线圈绕线架上的感应线圈将产生交流电,通过整流电路转换成直流电后,可直接用于激励线圈的直流供电,产生可控阻尼力;另外,转换后的直流电也可储存在储能电路中,从而真正实现振动机械能的能量采集。本实用新型集馈能功能及阻尼力可控于一体,结构简单;外置式馈能装置采集能量效率高,特别适合应用于断电等特殊情况下的减振系统。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外置 大功率 流变 阻尼 | ||
【主权项】:
一种外置式大功率馈能的磁流变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锁紧螺母I(1)、活塞杆(2)、螺钉I(3)、下端盖(4)、隔磁套筒(5)、感应线圈绕线架(6)、隔片(7)、阻尼器缸体(8)、密封圈I(9)、密封圈II(10)、上端盖(11)、吊耳(12)、螺钉II(13)、浮动活塞(14)、磁铁固定环(15)、永磁铁(16)、锁紧螺母II(17)、激励线圈(18)、阻尼器活塞(19)、密封圈III(20)、密封圈Ⅳ(21)以及感应线圈(22);感应线圈绕线架(6)底部中间加工有圆形通孔,活塞杆(2)下端外表面与感应线圈绕线架(6)圆形通孔内表面间隙配合;活塞杆(2)下端加工有台肩,可轴向固定感应线圈绕线架(6);活塞杆(2)下端头部加工有外螺纹,活塞杆(2)和感应线圈绕线架(6)通过锁紧螺母I(1)固定连接;下端盖(4)中间加工有圆形通孔,活塞杆(2)外表面与下端盖(4)圆形通孔内表面间隙配合;活塞杆(2)与下端盖(4)圆形通孔之间通过密封圈Ⅳ(21)进行密封;活塞杆(2)上端部与带有通孔的阻尼器活塞(19)过渡配合;活塞杆(2)上端加工有台阶,可轴向固定阻尼器活塞(19);活塞杆(2)上端头部加工有外螺纹,阻尼器活塞(19)与活塞杆(2)通过锁紧螺母II(17)固定连接;激励线圈(18)缠绕在阻尼器活塞(19)的绕线槽内;下端盖(4)加工有6个周向均匀分布的通孔,阻尼器缸体(8)下端面加工有6个周向均匀分布的螺纹孔,下端盖(4)可通过螺钉I(3)与阻尼器缸体(8)固定连接;下端盖(4)外圆周表面与阻尼器缸体(8)内表面间隙配合,下端盖(4)与阻尼器缸体(8)通过密封圈III(20)进行密封;阻尼器缸体(8)上端面加工有6个周向均匀分布的螺纹孔,上端盖(11)加工有6个周向均匀分布通孔,阻尼器缸体(8)与上端盖(11)通过螺钉II(13)进行紧固连接;上端盖(11)外圆周表面与阻尼器缸体(8)内表面间隙配合,上端盖(11)与阻尼器缸体(8)通过密封圈II(10)进行密封;阻尼器缸体(8)外圆周表面与隔磁套筒(5)内圆周表面过渡配合;隔磁套筒(5)通过上端盖(11)和下端盖(4)轴向固定;永磁铁(16)中间加工有圆形通孔,永磁铁(16)圆形通孔内表面与隔磁套筒(5)外表面过渡配合;隔片(7)中间加工有圆形通孔,隔片(7)圆形通孔内表面与隔磁套筒(5)外表面过渡配合;隔片(7)安装在隔磁套筒(5)上,永磁铁(16)下端面与隔磁套筒(5)底端的上端面紧密结合;6个隔片(7)和7个永磁铁(16)按照顺序依次安装在隔磁套筒(5)上,并通过磁铁固定环(15)压紧固定;磁铁固定环(15)中间加工有螺纹通孔,磁铁固定环(15)与隔磁套筒(5)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感应线圈绕线架(6)上加工有9个绕线槽;感应线圈(22)缠绕在感应线圈绕线架(6)的绕线槽内;感应线圈绕线架(6)内表面与隔磁套筒(5)外表面间隙配合;阻尼器缸体(8)内表面与浮动活塞(14)外表面间隙配合,阻尼器缸体(8)与浮动活塞(14)通过密封圈I(9)进行密封;吊耳(12)内表面加工有内螺纹,可与加工有外螺纹的上端盖(11)紧固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交通大学,未经华东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20262166.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弹簧可调缸体减震器
- 下一篇:一种垂向水平向阻尼独立可调式底部隔振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