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薄硅层SOI基横向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57198.1 | 申请日: | 2016-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5088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8-24 |
发明(设计)人: | 陈文锁;张培健;钟怡;王林凡;肖添;胡镜影;杨婵;王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中科渝芯电子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L29/739 | 分类号: | H01L29/739;H01L29/06;H01L21/331 |
代理公司: | 重庆大学专利中心 50201 | 代理人: | 王翔 |
地址: | 401332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薄硅层SOI基横向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所述横向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以薄硅层SOI基作为衬底,采用浅槽隔离和阳极浮空缓冲区的设计结构。这种新型薄硅层SOI基横向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在保证器件较小的关断时间的前提下,可以消除器件导通时的负阻效应,提高器件的工作稳定性;此外,该器件采用的浅槽隔离和阳极浮空缓冲区的设计结构可以采用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的浅槽隔离工艺实现,并且这种设计还可以减小器件的横向尺寸,提高电流导通能力。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薄硅层 soi 横向 绝缘 栅双极型 晶体管 | ||
【主权项】:
一种薄硅层SOI基横向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导电类型衬底层(1)、绝缘介质层(2)、第二导电类型阴极阱区(3)、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阴极区(4)、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阴极区(5)、阴极接触区(6)、栅极接触区(7)、栅极介质层(8)、第一导电类型漂移区(9)、第一导电类型阳极缓冲区(10)、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阳极区(11)、阳极接触区(12)、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阳极区(13)、浅槽隔离区(14)、第二导电类型浮空区(15)和第一导电类型阳极阱区(16);所述绝缘介质层(2)覆盖于第二导电类型衬底层(1)之上;所述第二导电类型阴极阱区(3)、第一导电类型漂移区(9)、第一导电类型阳极缓冲区(10)和第一导电类型阳极阱区(16),均覆盖于绝缘介质层(2)之上;所述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阳极区(13)和浅槽隔离区(14)覆盖于第一导电类型阳极阱区(16)之上;所述第二导电类型浮空区(15)浮空于第一导电类型阳极阱区(16)内部;所述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阳极区(11)位于第一导电类型阳极缓冲区(10)内部;所述阳极接触区(12)分别覆盖于第二导电类型阳极区(11)之上的部分表面和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阳极区(13)之上的部分表面;所述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阴极区(4)和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阴极区(5)位于第二导电类型阴极阱区(3)的内部;所述阴极接触区(6)覆盖于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阴极区(5)之上,所述阴极接触区(6)还覆盖于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阴极区(4)之上的部分表面;所述栅极介质层(8)覆盖于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阴极区(4)之上,所述栅极介质层(8)还覆盖于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阴极区(4)和第一导电类型漂移区(9)之上的部分表面;所述栅极接触区(7)覆盖于栅极介质层(8)之上。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中科渝芯电子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四研究所,未经重庆中科渝芯电子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20057198.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油气钻采管杆电子标签固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修井机桅杆式井架伸缩防护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