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卟啉近红外全息探针判别名优绿茶原产地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61625.9 | 申请日: | 201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450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3 |
发明(设计)人: | 付海燕;尹桥波;李鹤东;杨天鸣;范尧;佘远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民族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359 | 分类号: | G01N21/359;G01N21/3563 |
代理公司: | 11203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萍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卟啉近红外全息探针判别名优绿茶原产地的方法,具体涉及基于四甲基吡啶基卟啉近红外光区全息探针快速对名优绿原产地溯源的智能方法。首先利用卟啉分子本身具有大π共轭环状结构,可通过轴向配位、氢键、静电作用等与不同名优绿茶中化学成分分子间发生相互作用,由于四甲基吡啶基卟啉在近红外光区具有稳定的光敏性质,因此可将其作为近红外区全息探针传感不同产区的名优绿茶的近红外光谱响应信号与其相互作用的变化,根据这种特异性的变化,采用基于贝叶斯临界值的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方法简单快速实现名优绿茶原产地溯源。本发明是一种简单、实用、低成本的绿色检测技术,可有效的为名优绿茶原产地进行保护。 | ||
搜索关键词: | 绿茶 卟啉 全息 探针 近红外光区 四甲基吡啶 溯源 近红外光谱响应 共轭环状结构 偏最小二乘 成分分子 光敏性质 检测技术 近红外区 静电作用 判别分析 贝叶斯 低成本 传感 配位 氢键 轴向 智能 | ||
【主权项】:
1.一种卟啉近红外全息探针判别名优绿茶原产地的方法,利用卟啉分子本身所具有的大π共轭环状结构特征,能通过轴向配位、氢键、静电作用与不同产地名优绿茶成分分子间发生相互作用,导致不同产地名优绿茶与其作用后光谱变化的灵敏度提高,以达到甄别不同产地的名优绿茶的目的;包括如下步骤:/n(1)四甲基吡啶基卟啉添加到不同产地名优绿茶样品的制备;/n具体为:首先称取一定量的四甲基吡啶基卟啉粉末,加水溶解,通过紫外光谱测得吸光度算出其浓度,再取丙酮进行稀释得到四甲基吡啶基卟啉溶液样品;再取不同产地的粉碎绿茶,过200目筛;然后加入四甲基吡啶基卟啉溶液,搅拌均匀,最后放入真空干燥24小时后,在红外灯下研磨,获得四甲基吡啶基卟啉均匀添加到不同产地名优绿茶的测试样品;其中四甲基吡啶基卟啉加入质量相对于绿茶粉末质量之比为1×10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民族大学,未经中南民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1261625.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见光目标模拟系统
- 下一篇:一种石菖蒲提取物中成分的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