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国蛤蜊人工育苗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41246.3 | 申请日: | 201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191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袁甜;杨辉;任福海;许迪亮;郝永丰;冯春明;高杨;李明;马德利;高沛力;孙述好;刘刚;傅意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丹东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
主分类号: | A01K61/54 | 分类号: | A01K61/54 |
代理公司: | 沈阳优普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21234 | 代理人: | 张志伟 |
地址: | 118017 辽宁省丹东***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中国蛤蜊苗种繁育领域,具体为一种中国蛤蜊人工育苗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育苗用水预处理;(2)饵料培养;(3)亲贝选择;(4)催产;(5)受精卵孵化;(6)浮游幼虫培育;(7)底栖稚贝培育。另外,在步骤(7)之前进行倒池附着,在步骤(7)之后选取天气晴好的日子将平均规格达到4~6mm的中国蛤蜊稚贝出池,播撒到适合中国蛤蜊稚贝生长的滩涂进行幼贝阶段的培育。相比于国内中国蛤蜊人工育苗技术研究在规模方面,本发明属于生产性的试验研究,在研究中采取方便生产的技术手段进行人工育苗,着力提高稚贝的成活率和附着密度,为中国蛤蜊人工育苗的大规模生产奠定基础。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国 蛤蜊 人工 育苗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中国蛤蜊人工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1)育苗用水预处理:育苗用水先经过砂滤处理,砂滤池细沙层厚度60~80cm,培育期间水温18~30℃,海水比重1.022~1.013g/ml,pH值8.0~8.3;(2)饵料培养:中国蛤蜊饵料为单细胞藻类,单细胞藻类选择金藻、角毛藻、扁藻或新月菱形藻为饵料培养品种;5月初开始引进藻种,一级饵料培养在三角烧瓶中培养,一级饵料培养用的海水采取煮沸消毒的方法;二级饵料培养在白塑料桶中培养,二级饵料培养用的海水采取漂白粉消毒的方法;三级饵料培养在水泥池中培养,三级饵料培养用的海水采取漂白粉消毒方法;(3)亲贝选择:在繁殖期采集性成熟的亲贝,亲贝要求壳长4.3~4.8cm,性腺饱满,雌雄数量比例1:1;亲贝经洗刷后用10~30mg/L高锰酸钾水溶液处理10~30分钟,吊笼暂养;以金藻、角毛藻、扁藻和新月菱形藻之一种或两种以上为饵料,每日投喂3~5次,藻液浓度为2~6万细胞/mL;每日全量换水1~3次,同时清除死亡的亲贝、残饵及粪便;(4)催产:随机抽取亲贝解剖显微镜下观察性腺成熟情况,当看到卵子游离成熟时开始进行人工催产,催产采取阴干加流水刺激的方法;(5)受精卵孵化:微量充气孵化,密度10~15粒/mL;(6)浮游幼虫培育:培育密度5~10个/mL,以金藻、角毛藻、扁藻和新月菱形藻之一种或两种以上为饵料,饵料日投喂3~5次,饵料藻液浓度为2~6万细胞/ml;每日换水1~2次,每次的换水量为50%~70%;(7)底栖稚贝培育:以60目筛下的细砂为附着基,培育密度20~40万/平方米,以金藻、角毛藻、扁藻和新月菱形藻之一种或两种以上为饵料,饵料日投喂3~5次,饵料藻液浓度为5~15万细胞/ml,日换水1~2次。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丹东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未经丹东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1241246.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织锦巴非蛤苗种的海区中培方法
- 下一篇:一种虾夷扇贝海底设施养殖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