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负载农药吡唑醚菌酯样品的制备方法、用途及其在芦苇茎枯病原菌中荧光示踪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09030.9 | 申请日: | 2016-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4464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2 |
发明(设计)人: | 曹立冬;黄啟良;林雨青;张慧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首都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G01N21/35;G01N21/64;G01N5/04;G01N15/02;G01Q60/24;G01N30/02;G01N33/50;A01N25/08;A01N47/24;A01P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权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60 | 代理人: | 王道川;杨勇 |
地址: |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负载农药吡唑醚菌酯样品的制备方法、用途及其在芦苇茎枯病原菌中荧光示踪的应用,负载农药吡唑醚菌酯样品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载体材料的制备:制备介孔二氧化硅碳量子点材料作为载体材料;(2)将农药吡唑醚菌酯负载在介孔二氧化硅碳量子点材料上,得负载农药吡唑醚菌酯样品。制备出的农药吡唑醚菌酯载药体系可以负载和释放吡唑醚菌酯,可用于抑制芦苇茎枯病病原菌,并且可用于载药体系在芦苇茎枯病病原菌中的荧光示踪。 | ||
搜索关键词: | 吡唑醚菌酯 病原菌 制备 芦苇茎 农药 荧光示踪 量子点材料 载体材料 载药体系 可用 枯病 介孔二氧化硅 二氧化硅 制备介孔 应用 释放 | ||
【主权项】:
1.负载农药吡唑醚菌酯样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载体材料的制备:制备介孔二氧化硅碳量子点材料作为载体材料;(2)将农药吡唑醚菌酯负载在介孔二氧化硅碳量子点材料上,得负载农药吡唑醚菌酯样品;在步骤(1)中,包括如下步骤:(1‑1)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溶 于水中,搅拌,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1‑2)向步骤(1‑1)得到的溶液中加入正硅酸乙酯、乙酸乙酯和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搅拌;(1‑3)将步骤(1‑2)中得到的混合溶液离心,离心后得到的固体用乙醇清洗,再分散于乙醇中,得乙醇悬浮液;(1‑4)向步骤(1‑3)得到的溶液中加入饱和氯化氢水溶液,搅拌,除去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1‑5)将步骤(1‑4)中得到的溶液离心,离心后得到的固体用乙醇清洗,烘干过夜,然后置于马弗炉中煅烧,得到介孔二氧化硅碳量子点材料;在步骤(1‑1)中: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溶于水时,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与水的质量体积比为0.2:96g/mL;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2mol/L,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与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体积比为2/7g/mL;将混合液加热至80℃;在步骤(1‑2)中:正硅酸乙酯的加入量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加入量体积之比为2:1,乙酸乙酯的加入量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加入量体积之比为3:0.7,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与正硅酸乙酯的加入量体积之比为1:4;在80℃条件下搅拌2h;在步骤(1‑3)中:用乙醇清洗3次;在步骤(1‑4)中:饱和氯化氢水溶液的加入量为40μL,在60℃条件下搅拌3h;在步骤(1‑5)中:将离心得到的固体用乙醇清洗2次,在60℃条件下烘干过夜;然后在400℃条件下,置于马弗炉中煅烧2h。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首都师范大学,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首都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1209030.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