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织锦巴非蛤的一种海区人工悬挂养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15379.6 | 申请日: | 2016-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7741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4 |
发明(设计)人: | 陈端芳;刘海娟;聂振平;童潼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54 | 分类号: | A01K61/54 |
代理公司: | 北海市佳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15 | 代理人: | 黄建中 |
地址: | 536000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织锦巴非蛤的一种海区人工养殖方法。经过检索,目前国内外有关织锦巴非蛤的研究才刚兴起,相关报道极少,涉及织锦巴非蛤人工养殖方法的研究未见有相关技术的披露。本发明通过养殖前期准备工作、苗种选择与投放、养殖管理与收获等方面的技术措施,进行织锦巴非蛤的海区悬浮人工养殖。本发明具有独创性和先进性,工艺流程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可以有效提高织锦巴非蛤海区养殖成活率,缩短养殖时间,提供一种高效的养殖技术,帮助养殖户提高养殖效率,促进织锦巴非蛤人工养殖产业发展。 | ||
搜索关键词: | 织锦 巴非蛤 一种 海区 人工 悬挂 养殖 方法 | ||
【主权项】:
1.织锦巴非蛤的海区人工悬挂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养殖场地选择:采用海区吊养方式进行织锦巴非蛤人工养殖,要求养殖场地最低潮海水水位高于2.5米,养殖场地海区海水盐度不低于18‰,海水水温在15~30℃之间,养殖场地海区风浪平静,潮流畅通;(2)放苗前准备织锦巴非蛤稚贝是通过水管滤水摄食,饵料范围狭,对水质要求较严格,对外界条件的变化和敌害侵袭抵抗力差,因此,放苗前按常规方法彻底清理养殖场,清除大型海藻、杂螺,驱赶杂鱼杂蟹有害杂物,设置养殖场警示标识物,固定好悬挂浮排,根据织锦巴非蛤的潜沙及活动习性设计准备好养殖筐,使用由PVC材料制作的四方体或长方体或椭圆柱体的养殖筐,上部开口,四周及底部是网孔状,孔径10‑25毫米,养殖筐的深度是50‑80厘米,容积是0.1‑0.3立方米,在养殖筐内部铺上隔网加砂至3/4高度,砂粒径2~4mm,定好养殖筐后根据需要随时进行放苗,要求养殖筐准备好后一至两个潮汐周期内放苗完毕;(3)苗种选择与投放织锦巴菲蛤海区人工养殖选择1~3cm长的中培苗种,优质的中培苗苗体肥硕、结实,壳缘完整,大小整齐,斧足伸缩有力,色泽光亮,织锦纹明显,伸缩活泼,潜钻迅速,织锦巴菲蛤中培苗耐受性好,适合带水打氧运输,如果是3小时以内的短程运输也能进行干运,放苗在无风、晴天黄昏时进行,水温差不要超过±5℃,盐度差不超过±8‰,如果两者差异过大就必须暂缓投苗,在30min~2h内使其逐步适应养殖海区温盐条件,然后再进行投放,投放时把养殖筐悬挂在浮排上,养殖筐之间悬挂的前后左右间距是20~30厘米;(4)海区养殖密度控制使用养殖筐每框放苗量不宜超过200粒,而且根据中培苗出苗规格也要进行相应调整,大规格苗的放苗量应相应减少,另外根据所在养殖海区生物饵料丰富程度和养殖场地实际投放总量调整相应的投苗密度;(5)日常管理养殖期间需在养殖场附近设置看守点,专人看管,以防止海区中的养殖物及器材遭受人为的破坏,定期进行养殖筐的清理洗刷,经常巡视,及时发现驱除蟹类、螺类、鱼类敌害生物,随时监测海区生物变化情况,当所在养殖海区生物饵料严重不足时要用船牵引浮筏转移至其它海区继续养殖,注意海区自然环境及气候的变化,及时作好设施的防护转移准备工作;(6)商品贝收获织锦巴菲蛤海区悬浮人工养殖需要8~12个月的时间,待商品贝壳长达5cm以上即可上市销售,根据市场需求在养殖浮筏上直接出货或把养殖筐用船运回岸上收获商品贝,用合适网眼的隔网直接套在中培框上把砂和商品贝一起倒出来过滤收获。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研究所,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1115379.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砗磲的人工诱导产卵方法
- 下一篇:一种黑壳长牡蛎新品系的制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