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同轴激光熔覆装置与输粉机及其熔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11324.8 | 申请日: | 2016-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3719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2 |
发明(设计)人: | 郭达传;郭志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达伟 |
主分类号: | C23C24/10 | 分类号: | C23C24/10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4101 | 代理人: | 王思俊 |
地址: | 中国澳门氹仔大學大馬路澳*** | 国省代码: | 中国澳门;8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同轴激光熔覆装置与输粉机及其熔覆方法。熔覆装置是锥形熔覆筒,它有套筒、调节筒与锥形外壳,调节筒有锥形防粉筒。锥形外壳的锥形聚粉筒在锥形防粉筒外。锥形外壳安装着氩气输入接头与氩料混合输入接头,氩料混合输入接头安装着环形的有水平环形段的氩料混合喷管,水平环形段有喷粉孔。熔覆方法是输粉机把氩气熔覆混和料输给熔覆装置,由喷粉孔喷出,把熔覆料熔覆到试样。本熔覆装置结构简单,结合输粉机用本熔覆方法,避免粉末堵塞管道。 | ||
搜索关键词: | 熔覆 输粉机 熔覆装置 输入接头 锥形外壳 粉筒 激光熔覆装置 氩气 水平环形 喷粉孔 同轴 粉末堵塞 混合喷管 混和料 喷出 套筒 | ||
【主权项】:
1.一种同轴激光熔覆装置,它是一个锥形熔覆筒,其特征是:锥形熔覆筒(3)有一个套筒(2)、调节筒(21)、氩料混合喷管(17)与锥形外壳(5),套筒(2)的上部有两个一端开口的开口槽(1),调节筒(21)由下部的锥形防粉筒(22)与上部的直筒(18)构成;锥形外壳(5)有锥形聚粉筒(14)设在锥形防粉筒(22)外,两者之间有间隔,锥形聚粉筒(14)与锥形防粉筒(22)同轴;锥形外壳(5)有直外筒(10),在直外筒(10)的侧面有侧通孔(12),在侧通孔(12)安装着氩气输入接头(13);直外筒(10)的顶端有圆环板(8),圆环板(8)有上通孔(9),上通孔(9)安装着氩料混合输入接头(7),氩料混合输入接头(7)安装着氩料混合喷管(17);氩料混合喷管(17)是呈开口的环形铜管,进料端紧固在氩料混合输入接头(7),氩料混合喷管(17)有水平环形段(23),水平环形段(23)弯成一端封闭的不小于320°的环形;水平环形段(23)底下有5—7个均布的喷粉孔,除最后一个喷粉孔外,其余的喷粉孔的直径依次增大,喷粉孔的最小直径为Φ2mm—Φ2.5mm,最后一个喷粉孔的直径小于最大喷粉孔的直径;所述的套筒(2)的下部有外螺纹(15)与内螺纹,所述锥形防粉筒(22)上端的外螺纹拧在直筒(18)下端螺纹段(20)的内螺纹,直筒(18)的外螺纹拧在套筒(2)下端的内螺纹,并用调节螺环(19)紧固;所述锥形外壳(5)由锥形聚粉筒(14)的上端拧在直外筒(10)的下端构成;所述圆环板(8)的中部有内螺纹孔拧在套筒(2)的外螺纹(15),由紧固环(4)紧固;所述的喷粉孔是第一喷粉孔(26)、第二喷粉孔(27)、第三喷粉孔(28)、第四喷粉孔(29)、第五喷粉孔(30)与第六喷粉孔(31),六个喷粉孔320°均匀分布;第一喷粉孔(26)的直径为Φ2±0.2mm,第二喷粉孔(27)的直径为Φ2.2±0.2mm,第三喷粉孔(28)的直径为Φ2.4±0.2mm,第四喷粉孔(29)的直径为Φ2.6±0.2mm,第五喷粉孔(30)的直径为Φ2.8±0.2mm,第六喷粉孔(31)的直径为Φ2.7±0.2mm;所述套筒(2)的内直径是Φ68±2mm;所述锥形防粉筒(22)的上端外直径是Φ66 mm±2mm,下端内直径是Φ9mm±1mm,锥形防粉筒(22)的圆锥角是40°±3°;锥形外壳(5)的直外筒(10)的外直径是Φ140±2mm,锥形外壳(5)的锥形聚粉筒(14)的下端内直径Φ13±2mm,圆锥角70°±3;所述氩料混合喷管(17)内径Φ5mm。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达伟,未经郭达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1111324.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