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融合数据的高速公路气象站数据修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76791.1 | 申请日: | 2016-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7276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发明(设计)人: | 张健;李林超;冉斌;张小丽;洪阳;李汉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G06Q10/04;G06Q50/3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王安琪 |
地址: | 21009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融合数据的高速公路气象站数据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从相应的气象检测设备和交通流检测设备中提取气象数据和交通流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时间和空间维度的匹配;将获取的气象数据和交通流数据合并,得到数据矩阵X;(2)从数据矩阵中筛选出缺失数据;(3)对数据进行修复建模;(4)对数据进行修复;(5)数据反归一化;将反归一化结果数据插入到矩阵X的相应位置,得到完整的数据矩阵。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充分利用多源数据信息,包括缺失数据后数据的信息,对缺失数据进行修正;考虑天气因素和交通流的协同影响作用,提高修复精度;算法简单明了,能够满足实时处理的要求。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融合 数据 高速公路 气象站 修复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融合数据的高速公路气象站数据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从相应的气象检测设备和交通流检测设备中提取气象数据和交通流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时间和空间维度的匹配;将获取的气象数据和交通流数据合并,得到数据矩阵X;(2)从数据矩阵中筛选出缺失数据;(3)对数据进行修复建模;对气象数据修复建模的具体步骤为:(a)记录缺失数据所在行的编号集合M,将其从数据矩阵X中提取出来为数据矩阵Xmiss,其余数据组成新的数据矩阵X′,然后将矩阵进行归一化处理;针对数据矩阵X′,随机产生30%的气象缺失数据,记录缺失数据所在行的编号集合M′,将其从数据矩阵X′中提取出来构成新的数据矩阵为X′test,剩余数据矩阵为X′train;(b)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模型和数据矩阵X′train分别建立各项气象数据与交通流数据的支持向量回归方程,包括模型一:湿度与流量、速度、占有率的回归方程;模型二:风速与湿度、流量、速度、占有率的回归方程;模型三:降雨量与风速、湿度、流量、速度、占有率的回归方程;模型四:温度与湿度、风速、降雨量、速度、流量、占有率的回归方程;(c)将集合X′test中对应变量的数据依次带入到模型一、二、三、四中计算气象数据的数值,得到气象数据矩阵Y={yij},并将数据按照其时间位置插入到数据矩阵X′train中得到数据矩阵X″train;(d)对数据矩阵X″train,按照时间进行降序排列,得到数据矩阵X″′train和缺失数据编号集合M″;利用支持向量回归模型和数据矩阵X″′train分别建立各项气象数据与交通流数据的支持向量回归方程,包括模型五:湿度与流量、速度、占有率的回归方程;模型六:风速与湿度、流量、速度、占有率的回归方程;模型七:降雨量与风速、湿度、流量、速度、占有率的回归方程;模型八:温度与湿度、风速、降雨量、速度、流量、占有率的回归方程;(e)将集合M″中的数据依次带入到模型五、六、七、八中计算缺失的气象数据,得到数据矩阵Y′={y′ij};(f)设数据矩阵X′test中气象数据矩阵为
利用最小二乘原理求解下式中的参数a、b、∈:
(4)对数据进行修复;(5)数据反归一化;将反归一化结果数据插入到矩阵X的相应位置,得到完整的数据矩阵。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1076791.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