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合驱动水下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58588.1 | 申请日: | 2016-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5459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唐智杰;冷鑫楠;吴小城;冯皓;陈炜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G8/00 | 分类号: | B63G8/00;B63H5/07;B63H11/04;G05D1/0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何文欣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驱动水下机器人。它包括:一个水下机器人机构,所述水下机器人机构内安装有主控制系统、电源管理系统、姿态传感系统、任务传感系统、无线接收装置、沉浮系统和运动方向驱动系统,所述主控制系统与电源管理系统相连,用于实现电源的监测与电池的管理,所述主控制系统与姿态传感系统相连,用于获得机器人的当前姿态信息,所述主控制系统与任务传感系统相连,用于获得当前水下机器人实时的视频信息等,所述主控制系统与无线接收装置相连,用于获得远程控制信号等,所述主控制系统与浮沉系统相连,用于实现机器人水深控制,所述主控制系统与运动方向驱动系统相连,用于实现运动方向的推进驱动和喷水泵位置调整等功能,本混合驱动机器人可广泛适用于涌流环境中水资源信息探测等应用。 | ||
搜索关键词: | 主控制系统 水下机器人 传感系统 混合驱动 机器人 电源管理系统 无线接收装置 驱动系统 远程控制信号 沉浮系统 控制系统 人本发明 视频信息 水深控制 水下机器 位置调整 资源信息 姿态信息 喷水泵 浮沉 涌流 电源 探测 电池 驱动 监测 应用 管理 | ||
【主权项】:
1.一种混合驱动水下机器人,包括:一个水下机器人机构(101),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机器人机构(101)内安装有一个主控制系统(102)、一个电源管理系统(103)、一个姿态传感系统(104)、一个任务传感系统(105)、一个无线接收装置(106)、一个浮沉 系统(107)和一个运动方向驱动系统(108),所述主控制系统(102)与电源管理系统(103)相连,用于实现电源的监测与电池的管理,所述主控制系统(102)与姿态传感系统(104)相连,用于获得机器人的当前姿态信息,所述主控制系统(102)与任务传感系统(105)相连,用于获得当前水下机器人实时的视频信息,所述主控制系统(102)与无线接收装置(106)相连,用于获得远程控制信号,所述主控制系统(102)与浮沉系统(107)相连,用于实现机器人水深控制,所述主控制系统(102)与运动方向驱动系统(108)相连,用于实现运动方向的推进驱动和喷水泵位置调整功能;采用螺旋桨推进器加喷泵的混合驱动方式,使整个系统正常工作,整个控制流程具体过程如下:(a)设备初始化;(b)获得当前温度、湿度、姿态、周边环境信息;(c)判断是否接收到远程数据,如果有,则进行远程数据交换和远程控制;(d)判断前方是否有水草存在,如果没有,则继续以螺旋桨推动器为工作动力,进行水下机器人运行;如果存在水草,则停止螺旋桨工作模式,采用喷泵系统;(f)判断前方是否有障碍物,如果存在风险,则运行避障模式;(g)自身状态监测,判断是否存在故障,如果有,则通过无线接收装置发送当前信息和故障信息;(h)返回(b)运行;所述水下机器人机构(101)包括一个头部半球罩(201)、十二个侧喷口(202)、四个端喷口(203)、一个后连接器(206)、一个推进器(210)、一个水袋(212)、两个翼板(214)、一个主壳体(215)、一个控制系统(216)、一个前连接器(218)、一个姿态传感器(220)和一个任务载荷(22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215)连接前后连接器(218、206),前连接器(218)连接一个头部半球罩(201);四根连接杆(213)分别插入头部半球罩(201)上的U形孔,姿态传感器(220)通过螺栓拧紧固定在任务载荷(221)上,任务载荷(221)通过自身的安装勾固定在四根连接杆(213)其中两个长杆上;在前连接器(218)两端的外圆柱面各安装一个密封圈(217),四根连接杆(213)通过头部半球罩(201)上的U形孔,再次插入前连接器(218)的四个对应通孔,压紧前连接器(218)两侧的密封圈(217)使头部半球罩(201)和前连接器(218)完全配合;所述控制系统(216)的十六根水管(204)分别通向十二个侧喷口(202)和四个端喷口(203);十六根水管(204)分别通过喷口(202、203)后使用密封圈和紧固螺母(211)来进行密封安装;所述水袋(212)通过绷带固定在四根连接杆(213)中间;所述主壳体(215)的内圆柱面分别和前连接器(218)、后连接器(206)的外圆柱面配合连接,并压紧密封圈(217),使用盖型螺母(207)紧固;两根延伸杆(209)通过内外螺纹固定在后连接器(206)突起外端上,两个固定板(208)通过四个六角长螺栓固定在延伸杆(209)上;所述推进器(210)套进固定板(208)内,并通过推进器(210)上预留的螺纹孔用螺栓拧紧定位;所述两个翼板(214)通过十个定位螺栓(205)的内外螺纹进行固定。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1058588.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