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传输线上两个阻抗不连续点反射响应的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36982.5 | 申请日: | 2016-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7184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许春卿;段飞;曹志英;梁胜利;张庆龙;于文科;陈恩刚;杨玉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R31/08 | 分类号: | G01R3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555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传输线上两个阻抗不连续点反射响应的测试方法,首先对频域的测量结果进行时域变换,得到两个阻抗不连续点的时域响应;接下来,对时域结果分别进行选通,选通后分别转换回频域;然后,针对每个选通结果在频域分别根据信号流向建立方程,每个方程中包含阻抗不连续点的反射系数和各段传输线的传输系数;最后,联立方程组求解,得到阻抗不连续点的反射系数。本发明的测试方法与直接时域测量方法相比,可消除阻抗不连续点相互反射带来的影响,得到反射发生所在位置的反射系数,准确度明显提高;可同时获得传输线的传输特性。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传输 线上 两个 阻抗 连续 反射 响应 测试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传输线上两个阻抗不连续点反射响应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对频域的测量结果进行时域变换,得到两个阻抗不连续点的时域响应;接下来,对时域结果分别进行选通,选通后分别转换回频域;然后,针对每个选通结果在频域分别根据信号流向建立方程,每个方程中包含阻抗不连续点的反射系数和各段传输线的传输系数;最后,联立方程组求解,得到阻抗不连续点的反射系数,具体实现步骤如下:步骤(1),对矢量网络分析仪进行双端口校准,第一个和第二个不连续点的反射系数分别为Γ1和Γ2,传输线被两个不连续点分隔成三段,这三段的传输系数分别为L1、L2、L3;步骤(2),进行S11反射测试,将测试结果进行时域变换,结果中包含两个阻抗不连续点的响应;对第一个不连续点进行选通,屏蔽第二个不连续点响应,然后将选通后的数据变换回频域,此时的S11只包含第一个不连续点的响应;由于b1信号是a1信号经过L1、第一个不连续点反射、再经L1后形成,得到
对第二个不连续点进行选通,屏蔽第一个不连续点响应,然后将选通后的数据变换回频域,此时的S11’只包含第二个不连续点的响应;由于b1’信号是a1信号经过L1、第一个不连续点传输、L2、第二个不连续点反射,再经L2、第一个不连续点传输、L1后形成,得到
步骤(3),进行S21传输测试,将测试结果进行时域变换,结果中包含两个阻抗不连续点的响应;对第一个不连续点进行选通,屏蔽第二个不连续点响应,然后将选通后的数据变换回频域,此时的S21只包含第一个不连续点的响应;由于b2信号是a1信号经过L1、第一个不连续点传输、L2、第二个不连续点传输、L3后形成,得到
对第二个不连续点进行选通,屏蔽第一个不连续点响应,然后将选通后的数据变换回频域,此时的S21’只包含第二个不连续点的响应;由于b2’信号是a1信号经过L1、第一个不连续点传输、L2、第二个不连续点反射,再经L2、第一个不连续点反射、再经L2、第二个不连续点传输、L3后形成,得到
步骤(4),进行S22反射测试,将测试结果进行时域变换,结果中包含两个阻抗不连续点的响应;对第二个不连续点进行选通,屏蔽第一个不连续点响应,然后将选通后的数据变换回频域,此时的S22只包含第二个不连续点的响应;由于b2信号是a2信号经过L3、第二个不连续点反射、再经L3后形成,得到
对第一个不连续点进行选通,屏蔽第二个不连续点响应,然后将选通后的数据变换回频域,此时的S22’只包含第一个不连续点的反射响应;由于b2’信号是a2信号经过L3、第二个不连续点传输、L2、第一个不连续点反射,再经L2、第二个不连续点传输、L3后形成,得到
步骤(5),对以上得到的方程(1)‑(6)联立进行求解,得到![]()
其中
Γ1和Γ2分别为两个阻抗不连续点处的反射系数。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1036982.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