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饮用水消毒副产物处理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12261.0 | 申请日: | 2016-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3032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刘娟娟;隋涛;刘学文;李学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滨州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9/08 | 分类号: | C02F9/08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于晓晓 |
地址: | 256603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饮用水消毒副产物处理工艺,把水源抽取到水厂,然后经过混凝、沉淀、过滤、紫外线灭菌、送入清水池加二氧化氯和氯胺,同时加入聚合硫酸铁消毒,输入吹脱池中进行曝气吹脱,活性炭过滤,由送水泵高压输入自来水管道。该工艺能够在氯化消毒前将水中有机物进行处理,去除消毒副产物的前驱物质,控制氯化副产物的生成,在氯化消毒后,再次对水中的消毒副产物进行清理,有效降低了DBPs的量。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饮用 水消毒 副产物 处理 工艺 | ||
【主权项】:
1.一种饮用水消毒副产物处理工艺,把水源抽取到水厂,然后经过混凝、沉淀、过滤、送入清水池消毒,由送水泵高压输入自来水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送入清水池前进行紫外线灭菌,紫外线强度不低于90μW/cm2,紫外线波长范围为253~257nm以及184.9m,经过紫外线灯灭菌水流量为5‑5.5L/s,产生紫外线的装置功率不小于30W,辐射253.7nm紫外线的强度为:≥90μW/cm2;(2)紫外线灭菌后进入清水池后,加二氧化氯和氯胺,同时加入聚合硫酸铁,加氯量:与原水接触30min后,残留余氯在 0.2mg/L 到 0.5 mg/L 的投加量; 二氧化氯和氯胺的质量比为1:1‑2,聚合硫酸铁加入量为每升水加入聚合硫酸铁15‑20mg;(3)从清水池中将水输入吹脱池中进行曝气吹脱,气液比为20‑25:1;(4)输入自来水管道前进行活性炭过滤,自来水在活性炭过滤中流速为12‑18m/h。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滨州学院,未经滨州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1012261.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