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退过程以降炉辊粗糙度衰减影响为目标的张力补偿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88548.0 | 申请日: | 2016-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2903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8 |
发明(设计)人: | 白振华;刘硕杨;徐纪栓;王云祥;钱承;王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燕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秦皇岛一诚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16 | 代理人: | 李合印 |
地址: | 066004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连退过程以降炉辊粗糙度衰减影响为目标的张力补偿方法,其主要包括以下由计算机执行的步骤:1、收集机组的关键设备与工艺参数;2、收集带钢的参数;3、定义相关参数;4、建立反映炉辊表面当前粗糙度Rar、炉辊表面原始粗糙度Rar0、炉辊服役公里数L之间的数学模型;5、根据回归模型计算摩擦系数;6、计算炉辊服役公里数为Li时的最佳设定张力样本TLi;7、建立反映反映张力补偿值ΔT、炉辊服役公里数L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8、输出张力补偿值ΔT。本发明实现了对带钢连退过程中的张力补偿,在炉辊粗糙度不断衰减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带钢的稳定通板性。 | ||
搜索关键词: | 过程 降炉辊 粗糙 衰减 影响 目标 张力 补偿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连退过程以降炉辊粗糙度衰减影响为目标的张力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由计算机执行的步骤:(a)收集机组的关键设备与工艺参数,主要包括:连退机组炉内当前工艺段的设定张力T,炉辊服役公里数L,炉辊表面原始粗糙度Rar0,临界跑偏因子ψ*,临界瓢曲指数λ*;(b)收集带钢的参数,主要包括:带钢宽度B,带钢厚度h,带钢泊松比ν,炉辊表面当前粗糙度与摩擦系数之间的回归模型系数α0、α1、α2、α3,加权系数A1;(c)定义相关参数,主要包括:炉辊表面当前粗糙度Rar,炉辊表面粗糙度衰减系数αL,炉辊表面粗糙度衰减系数初始值αL0,计算精度Σ,炉辊服役公里数为L时的最佳设定张力TL,样本数目m=10,炉辊表面原始粗糙度样本Rar0i,炉辊表面当前粗糙度样本Rari,炉辊服役公里数样本Li,炉辊服役公里数为Li时的最佳设定张力样本TLi,炉辊服役公里数为Li时的最佳设定张力初始值TLi0,i=1,2,…,m;张力补偿值△T,炉辊表面当前粗糙度与摩擦系数之间的回归模型系数α0、α1、α2、α3,张力补偿值与服役公里数之间的回归模型系数a1、a2、a3,张力补偿值与服役公里数之间的回归模型系数初始值a1',a2',a3',带材跑偏因子ψ,带材瓢曲指数λ,加权系数A1,粗糙度控制目标函数G1(X),带钢稳定通板综合控制目标函数F(X),带钢稳定通板综合控制目标函数初始值F0,张力补偿控制目标函数G2(X);(d)建立反映炉辊表面当前粗糙度Rar、炉辊表面原始粗糙度Rar0、炉辊服役公里数L之间的数学模型;(d1)建立基本模型框架
(d2)收集样本,包括:炉辊表面原始粗糙度样本Rar0i,炉辊表面当前粗糙度样本Rari,炉辊服役公里数样本Li;(d3)给定炉辊表面粗糙度衰减系数初始值αL0及计算精度Σ;(d4)计算粗糙度控制目标函数G1(X);
(d5)判断G1(X)≤Σ是否成立;若不等式不成立,则改变炉辊表面粗糙度衰减系数初始值αL0,转入步骤(d4),重新计算;若不等式成立,则得出炉辊表面粗糙度衰减系数αL=αL0,并确定炉辊表面当前粗糙度Rar、炉辊表面原始粗糙度Rar0、炉辊服役公里数L之间的数学模型,转入步骤(e);(e)根据回归模型计算摩擦系数μ=α0+α1×Rar+α2×Rar2+α3×Rar3;(f)计算炉辊服役公里数为Li时的最佳设定张力样本TLi;(f1)令i=1;(f2)给定炉辊服役公里数为Li时的最佳设定张力初始值TLi0=0.6T及带钢稳定通板综合控制目标函数初始值F0;(f3)计算带材跑偏因子ψ、带材瓢曲指数λ以及带钢稳定通板综合控制目标函数F(X);
(f4)判断
是否成立;若不等式成立,则保存TLi0,转入步骤(f5);否则,直接转入步骤(f5);(f5)判断TLi0<1.4T是否成立;若成立,则令TLi0=TLi0+0.1MPa,转入步骤(f3);否则,转入步骤(f6);(f6)判断i<m是否成立;若不等式成立,则,令i=i+1,转入步骤(f2);若不等式成立,则转入步骤(g);(g)建立反映张力补偿值△T、炉辊服役公里数L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g1)建立基本模型框架△T=a1L+a2L2+a3L3;(g2)给定张力补偿值与服役公里数之间的回归模型系数初始值a1',a2',a3'及计算精度Σ;(g3)计算张力补偿控制目标函数G2(X);
(g4)判断G2(X)≤Σ是否成立;若不等式不成立,则改变张力补偿值与服役公里数之间的回归模型系数初始值a1',a2',a3',转入步骤(g3),重新计算;若不等式成立,则得出张力补偿值与服役公里数之间的回归模型系数a1,a2,a3,并确定张力补偿值△T、炉辊服役公里数L之间的数学模型,转入步骤(h);(h)输出张力补偿值△T。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燕山大学,未经燕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988548.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