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卤阻燃增强聚酰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83461.4 | 申请日: | 2016-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1965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发明(设计)人: | 朱怀才;王忠强;师文博;胡国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中塑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77/00 | 分类号: | C08L77/00;C08L77/12;C08L77/06;C08K13/04;C08K7/00;C08K3/34;C08K5/5313;C08K5/3492;C08K3/38;C08K5/29;C08K5/353;C08K5/544;C08G69/36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曾银凤 |
地址: | 52385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卤阻燃增强聚酰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无卤阻燃增强聚酰胺复合材料由以下原料制备而成:聚酰胺6T/11树脂,脂肪族聚酰胺树脂,甲苯二异氰酸酯,2,2'‑(1,3‑亚苯基)‑二恶唑啉,偶联剂,层状硅酸盐,烷基次膦酸盐,三聚氰胺聚磷酸盐,硼酸锌,N,N'‑双(2,2,6,6‑四甲基‑4‑哌啶基)‑1,3‑苯二甲酰胺和双(2,6‑二叔丁基‑4‑甲基苯基)季戊四醇二磷酸酯。该无卤阻燃增强聚酰胺复合材料具有高阻燃性、高拉伸强度、高流动性和低吸水率的特点,可应用于电子电器领域、LED领域、汽车领域、航空航天和军工领域等。 | ||
搜索关键词: | 阻燃 增强 聚酰胺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无卤阻燃增强聚酰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通过平行双螺杆挤出机制备而成:聚酰胺6T/11树脂 80~95份,脂肪族聚酰胺树脂 5~20份,聚酰胺6T/11树脂与脂肪族聚酰胺树脂的重量份总和为100份,
所述聚酰胺6T/11树脂由单体1和聚酯酰胺共聚而成,所述单体1为摩尔比为1:1:0.45~0.55的己二胺、对苯二甲酸、11‑氨基十一酸,所述聚酯酰胺具有如下式II结构:
式II中,x=10~200,y=10~200,z=10~100;所述聚酯酰胺加入量为所述单体1总重量的1~8%;所述聚酰胺6T/11树脂的特性黏度为0.7~1.0dL/g;所述脂肪族聚酰胺树脂为聚己二酰丁二胺树脂、聚己二酰己二胺树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偶联剂为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γ‑氨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苯胺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层状硅酸盐为蒙脱土、高岭土、水滑石、海泡石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烷基次膦酸盐为二乙基次膦酸铝、二乙基次膦酸锌、二乙基次膦酸钙、二乙基次膦酸镁、二丙基次膦酸铝、异丁基次膦酸铝、甲基乙基次膦酸铝、苯基次膦酸铝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三聚氰胺聚磷酸盐为三聚氰胺聚磷酸铝、三聚氰胺聚磷酸锌、三聚氰胺聚磷酸镁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的螺杆形状为单线螺纹;螺杆长度L和直径D之比L/D为35~50。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中塑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中塑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983461.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阻燃聚酰胺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绝缘散热层及绝缘散热光纤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