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野生稻抗纹枯病的鉴定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982186.4 | 申请日: | 2016-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4167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22 |
发明(设计)人: | 杨雅云;程在全;殷富有;张敦宇;张良;蒋春苗;李定琴;肖素勤;王波;钟巧芳;陈越;柯学;付坚;曾民;王玲仙;赵才美;陈玲;阚东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7/00 | 分类号: | A01G7/00;A01G9/10 |
代理公司: | 昆明今威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53115 | 代理人: | 杨宏珍 |
地址: | 650223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野生稻抗纹枯病的鉴定方法,属植物保护学技术领域。本发明的一种野生稻抗纹枯病的鉴定方法包括病样采集;分离纹枯病菌;菌株保存;病菌菌种准备;待鉴定品种的准备;接种;及鉴定野生稻抗纹枯病特性步骤。本发明用到的仪器及材料均为市场购买。本发明的有益的效果在于能够快速鉴定药用野生稻抗纹枯病抗源,提高筛选效率;工作周期大大缩短,操作方便、快捷,工作量小。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野生 稻抗纹枯病 鉴定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野生稻抗纹枯病的鉴定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1)病样采集:在水稻分蘖盛期及孕穗期,在采集水稻茎秆上有典型云纹状病斑的水稻茎秆用剪刀从植株基部剪断,保留病斑部位,去除叶片后于自封袋中密封保存;(2)分离纹枯病菌:采集当天或第二天开始分离病菌,将有明显病斑的茎秆用剪刀剪成1‑2cm段,用体积百分比为75%的酒精对病样消毒5sec,无菌水漂洗2次,后放置于1段于水琼脂培养基上培养皿中央,或分散放置1‑2段,并在1000ml水琼脂培养基中滴入2‑3滴乳酸,培养1‑2天后,在无菌和强光的环境中,观察在带病茎秆周围向琼脂培养基中生长的透明菌丝的形状,树枝状分叉的菌丝为纹枯病菌丝,呈放射状的菌丝为其他杂真菌的菌丝;挑取含有分叉树枝状的1.0cm×1.0cm水琼脂培养基菌丝块或用1.0cm直径的打孔器打菌丝转移至PDA培养基上培养;2天后,米糠色的菌丝呈放射状布满培养皿,再培养3天即长出米糠色菌核,说明分离出的病菌即是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3)菌株保存:无菌状态下,在PDA培养基上挑取收集菌核于1.5ml离心管中,装至2/3处,将离心管放置在‑20度的冰箱中保存待用;(4)病菌菌种准备:将分离获得水稻纹枯病菌用PDA培养基培养活化2‑4天,获得菌丝;活化培养后的菌落边缘,用6mm打孔器打孔获取5mm×5mm菌饼接种至新的PDA培养基上,黑暗、28℃培养2天后菌丝铺满整个培养皿,按1根木质牙签剪短成5段,用体积百分比为75%的酒精对牙签灭菌5sec后放置于长满菌丝的培养基中,培养3‑5天至菌丝菌核覆盖牙签段,待用;(5)待鉴定品种的准备:将武育粳3号的种子浸泡24‑48h,种子在培养皿中于湿润滤纸上28℃催芽,待种子露白,将种子播种于盆中,每品种均匀播种3行,每行10株苗;每品种播3次重复;注意浇水,盆中保水深度为5cm,在温室或露天放置,待苗长至3‑4叶期待用;药用野生稻植株的准备,将药用野生稻按分蘖分成带根的植株,剪去叶片,分别种植在盆中,1盆1个分蘖,保水深度5cm,待新芽新茎长出后接种;(6)接种:将步骤(4)中的长有菌丝和菌核的牙签用镊子夹取放置于2cm×5cm的胶带纸上,贴至步骤(5)获得的水稻苗基部,使牙签与稻茎接触,每行选择10株接种;喷雾,使保湿度大于80%,环境温度28℃;待病斑扩展至胶带纸外时,将胶带纸及牙签取下;幼苗正常生长管理;(7)鉴定野生稻抗纹枯病抗性:在接种7‑10天后、或感病对照品种武育粳3号发病至9级,调查待鉴定药用野生稻病情;病情严重程度,采用Eizenga等的调查标准,即为0级:全株无病;1级:以剑叶为第1片叶向下数起,第4片叶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3级:第3片叶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5级:第2片叶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7级:第1片叶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9级:全株发病,枯死。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未经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982186.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