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动量动力学模型的行人间因果关系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73556.8 | 申请日: | 2016-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2946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1 |
发明(设计)人: | 张旭光;吴格非 | 申请(专利权)人: | 燕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 |
代理公司: | 秦皇岛一诚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16 | 代理人: | 李合印 |
地址: | 066004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动量动力学模型的因果关系识别方法,依据因果概念,构建动量动力模型,提出基于动量动力模型的因果关系判别方法计算因果值,根据因果值范围识别出视频行人间三种因果关系,克服了其他因果关系模型不能定量分析目标间因果关系的缺陷,实现了智能监控对行人间因果关系的准确识别。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动量 动力学 模型 行人 因果关系 识别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动量动力学模型的行人间因果关系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因果关系包括导致关系、促进关系、阻碍关系三种关系,导致关系是指目标行人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改变了其初始的运动方向;促进关系是指外力的作用对目标行人起到了促进的作用且最终并未改变其方向;阻碍关系是指目标行人的运动受到外界因素阻碍的影响却并未改变其初始运动方向;目标行人初始动量
目标行人受其他行人排斥力的冲量
预测末动量
实际末动量
作为目标行人的4个要素;所述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获取视频图像,利用cam‑shift算法,获取视频图像中各个目标行人的位置、速度和距离信息,结合社会力中的心理力模型以及动量定理构建动量动力学模型;利用目标行人的4要素之间的关系,构建识别条件,识别两目标行人间的因果关系,将目标行人间的相互影响表达成导致关系、促进关系、阻碍关系;步骤2,将动量动力学模型用于构建视频中目标行人间的数学模型,设定方向阈值,并基于方向阈值提出基于动量动力学模型的因果关系判定条件;步骤3,将动量动力学模型用于构建视频中目标行人间的数学模型,通过计算得到目标行人间的因果值γ',根据因果值的大小范围,识别出目标行人间的因果关系。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燕山大学,未经燕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973556.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