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华沙鳅人工繁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57322.4 | 申请日: | 2016-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48979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30 |
发明(设计)人: | 刘庆山;佘洪;黄学萧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中科瑞华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1/10 | 分类号: | A01K61/10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王敏锋 |
地址: | 430077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东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华沙鳅人工繁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野生亲鱼收集及驯养2)亲鱼培育;3)人工催产;4)人工授精;5)人工孵化。该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实践应用性好,可以实现中华沙鳅苗种的规模化和工厂化生产,促进中华沙鳅养殖业的发展,有效保护中华沙鳅野生资源。试验表明,中华沙鳅在循环水系统中培育的成活率为80‑85%、催产率为70‑75%、受精率为40‑50%、孵化率为70‑80%。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华沙 人工 繁殖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中华沙鳅人工繁殖方法,其步骤是:1)野生亲鱼的收集:将收集的野生中华沙鳅连同氧气袋一起放入养殖缸中先进行水温过渡30分钟,然后筛选体质强壮、受伤较轻的亲鱼,用青霉素和食盐混合水溶液浸泡20‑30分钟,浸泡浓度为每千克水含青霉素20万IU、食盐20‑30克,再转入亲鱼培育缸中用20ppm的恩诺沙星或盐酸土霉素浸泡24小时后换水,用0.5ppm的亚甲基蓝溶液浸泡24小时;2)野生亲鱼的驯养:2‑3天后,开始投喂活鲜的水蚯蚓,日投喂量从鱼体体重的0.3%逐渐增加到3%;此时开始进行转食,刚开始投喂饲料的比例为:水蚯蚓占日投喂量的80%,人工配合饲料占日投喂量的20%,一周后逐渐减少水蚯蚓投喂量,增加人工饲料的投喂量,最后逐步变成人工配合饲料占日投喂量80%、水蚯蚓活饵占日投喂量20%的饲料比例,日投喂总量为鱼体体重的2‑3%,所述的人工饲料为蛋白质含量大于40%的甲鱼料或鳗鱼料;3)亲鱼培育:A、选择体表无伤、体重40‑100g、经过驯化的野生中华沙鳅作为后备亲鱼;B、将后备亲鱼投放到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进行培育,养殖密度≤3kg/m3,控制亲鱼池的进水量为0.2‑0.9L/s,培育用水的pH为7.2‑7.9、溶解氧为5‑10mg/L、水温为13‑26℃,每日投喂量为亲鱼体重的1‑3%,每天投喂二次,蛋白质含量大于40%的甲鱼料或鳗鱼料占日投喂量的80%,水蚯蚓活饵占日投喂量的20%;C、选择无病、无伤、无畸形的中华沙鳅作为繁殖亲鱼,雌、雄鱼体重大于50g/尾,将亲鱼投放到亲鱼培育缸中进行强化培育,初始养殖密度≤2kg/m3,亲鱼培育池的进水量为0.5‑0.9L/s,强化培育用水的pH为7.5‑7.9,溶解氧为5‑10mg/L,水温为17‑23℃,每日投喂量为亲鱼体重的2‑4%,每天投喂三次,水蚯蚓占日投喂量的50%,蛋白质含量大于40%的人工配合饲料甲鱼料或鳗鱼料占日投喂量的50%;4)人工催产:A、选择性成熟的繁殖亲鱼,雌、雄数量比例为1:2‑3,雌、雄亲鱼放入不同的网箱中;B、在性成熟的亲鱼胸鳍基部注射催产剂,每尾鱼每次注射量为0.1‑0.3mL,当雌鱼的催产剂A一次性注射,则雄鱼的催产剂为A,注射量为雌鱼的1/2;当雌鱼的催产剂分2次注射,两次注射的间隔时间为8‑10小时,第一针注射催产剂B、第二针注射催产剂C,B和C的成分部分相同,所述的相同成分在C中的剂量为B中的2‑5倍,雄鱼注射催产剂C,注射量为雌鱼第二针注射量的1/2,在雌鱼注射第二针时一次性注射;所述的催产剂A、B、C为催产剂1、催产剂2、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中的任意二或三种混合,所述的催产剂1为鲤鱼脑垂体或马来酸地欧酮中任意一种,所述的催产剂2为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A2或A3中任意一种,雌鱼催产剂总注射剂量为鲤鱼脑垂体4‑10mg/kg或马来酸地欧酮5‑10mg/k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A2或A3 6‑20μg/k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500‑1200国际单位/kg;将注射了催产剂的亲鱼放入催产池中,雌雄同池,同时用流水刺激,观察亲鱼的活动情况;5)人工授精:当发现雄鱼追逐雌鱼、雌鱼有产卵现象时,捕捞亲鱼,将排卵顺畅的雌鱼及雄鱼放入200ppm的MS222水溶液中进行麻醉,1‑2分钟后亲鱼完全被麻醉,先将雄鱼捞出,擦去亲鱼体表和肛门部位的水分,挤压腹部并用干燥的吸管吸取精液备用,按雌雄数量比为1:2‑3进行配比,将麻醉的雌鱼捞出擦去体表水分,将鱼卵和精液挤入盆中,用羽毛搅拌1‑2分钟使精卵充分混合,再加入2‑3倍体积的质量百分浓度为0.4‑0.5%的生理盐水搅拌1‑2分钟,并用清水漂洗2‑3次,转入孵化桶中孵化,孵化桶事先采用20ppm的高锰酸钾消毒和清洗;6)人工孵化:受精卵在孵化桶中的孵化密度为30‑40万粒/m3,进水量为0.05‑0.2L/s,使受精卵在孵化桶内均匀翻滚,孵化期间孵化桶内水体溶氧量要大于6mg/L,pH值7.5‑7.9,孵化水温19‑23℃;7‑10天后鳔充气,转到鱼苗培育缸或网箱内培育。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中科瑞华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中科瑞华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957322.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