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断层破碎带内掘巷期间冲击地压防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915674.3 | 申请日: | 2016-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687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01 |
发明(设计)人: | 潘立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C41/18 | 分类号: | E21C41/18;E21D20/00;E21F15/00;E21D11/10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7219 | 代理人: | 段毅凡 |
地址: | 266590 山东省青岛市经***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断层破碎带内掘巷期间冲击地压防治方法,它首先在进入断层区域存在发生冲击地压的区段巷道掘进过程中,间隔向巷道两旁施工硐室,并进行锚杆临时支护;然后在硐室内木垛混凝土填充;最后进行巷道顶板注浆加固。通过上述三种措施实施后,使得在高应力断层破碎带内掘巷期间,将起到支撑、释能、加固的耦合作用,使高应力破碎带长期稳定释放能量,从根本上降低冲击地压的倾向性。 | ||
搜索关键词: | 断层 破碎 带内掘巷 期间 冲击 地压 防治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在断层破碎带内掘巷期间冲击地压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第一步、硐室施工在进入断层区域存在发生冲击地压的区段巷道掘进过程中,每间隔15‑20m,向巷道两旁施工深度5m、宽度3m、高度2‑3m的硐室,硐室顶板平整化处理,并进行锚杆临时支护;锚杆布置时采用800*800间排距;第二步、硐室内木垛混凝土填充在临时支护的硐室内先进行木垛填充,然后在木垛空隙中充填混凝土,要求混凝土强度大于硐室顶板岩石的强度;为减少相邻硐室之间的扰动,填充次序采取间隔填充方式;第三步、巷道顶板注浆加固在存在发生冲击地压的区段巷道掘进过程中,边掘进边加强支护,支护时首先对巷道顶板喷射混凝土,混凝土喷射厚度50mm,确保封闭密实后,再打眼安装注浆锚索,按照常规锚索注浆方法对巷道顶板进行注浆,注浆锚索长度6‑7m、索排距1.6m、间距1.2m;通过锚索注浆,将破碎带顶板固结成整体结构。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915674.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