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Cpf1的DNA体外拼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77438.7 | 申请日: | 2016-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811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王金;雷超;赵国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
主分类号: | C12N15/63 | 分类号: | C12N15/63;C12N15/10;C12P19/3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一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6 | 代理人: | 崔佳佳;马莉华 |
地址: | 20003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Cpf1的DNA体外拼接方法。所述方法通过设计并合成能够被CRISPR‑Cpf1识别的特异crRNA序列来引导Cpf1特异地将双链DNA的特定位置切开并生成预设的粘性末端。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可方便、快捷、准确地获得预定的粘性末端,对DNA进行拼接。使用本发明的方法能够对DNA进行工程化、标准化、模块化的改造或组装。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cpf1 dna 体外 拼接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核酸构建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核酸构建物包括:(a)第一核酸构建物,所述第一核酸构建物为双链DNA构建物,并且所述第一核酸构建物的序列中含有至少一个式I所示的Cpf1识别切割元件;D1‑D2‑D3 (I)式中,D1为前间区序列邻近基序PAM;D2为长度N2个核苷酸的Cpf1识别区,其中,N2为正整数14、15、16或17;D3为长度为N3个核苷酸的Cpf1切割区,其中,N3为4‑10的正整数;以及(b)第二核酸构建物,所述第二核酸构建物为RNA构建物,并且所述所述第二核酸构建物为结构如式II所示的crRNA元件;R1‑R2‑R3 (II)式中,R1为5'的发夹区;R2为长度M2个核苷酸的、与D2互补的Cpf1识别引导区,其中M2为正整数14、15、16或17;R3为无、或长度为M3个核苷酸的切割定位区,其中M3为1‑20的正整数;并且,所述的D3的序列与所述R3的序列是不匹配的。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未经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877438.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