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锚杆协同作用下锚固体内产生协同效应的探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766404.0 | 申请日: | 2016-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482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12-21 |
发明(设计)人: | 龙景奎;刘玉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L1/00 | 分类号: | G01L1/00;G01L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49 | 代理人: | 杨晓玲 |
地址: | 221116 江苏省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锚杆协同作用下锚固体内产生协同效应的探测方法,属于协同作用所产生协同效应的探测方法。该探测方法:选定模型试件材料,制作模型试件,通过模型试件,确定在预紧力锚杆作用下锚固体协同效应的探测方法;探测出锚固体协同效应的形状、范围及演化规律;确定探测数据;通过协同效应计算,建立协同效应与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得和评价锚固体协同效应,实现协同锚固系统在宏观功能上大于各子系统的线性叠加总和,改善巷道围岩锚固结构的应力状态。优点:能够显著提高巷道围岩锚固结构的承载能力、抗变形能力和整体稳定性;获得锚固体协同效应的分布形状、范围及其发展演化规律;提高锚固体强度、刚度、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协同 作用 锚固 体内 产生 协同效应 探测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锚杆协同作用下锚固体内产生协同效应的探测方法,其特征是:该探测方法:首先选定模型试件材料,制作模型试件,预埋模型试件,通过模型试件,确定在预紧力锚杆作用下锚固体协同效应探测方法;采集和记录各模型试件的应变值,探测出锚固体协同效应的形状、范围及演化规律;确定探测数据,对各测点数据的处理、计算和分析,获得预紧力与协同效应的相互关系;通过协同效应计算,建立协同效应与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得和评价锚固体协同效应;随着锚杆预紧力的增加,协同效应范围相应增加,且在锚杆轴向上的分布范围更广,对锚杆预紧力变化的反应更为敏感,最终实现协同锚固系统在宏观功能上大于各子系统的线性叠加总和,改善巷道围岩锚固结构的应力状态。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766404.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