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阻尼器自动组装机有效
申请号: | 201610763202.0 | 申请日: | 2016-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3913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发明(设计)人: | 唐伟国;钱永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汽车软轴软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21/00 | 分类号: | B23P21/00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8 | 代理人: | 沈锡倍 |
地址: | 315124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够将金属外壳、后衬圈、护管接头、前衬圈和挡圈自动组装并完成金属外壳收口的阻尼器自动组装机,包括控制器和设多个阻尼器组装槽的传输装置,依次设在传输装置旁的金属外套和后衬圈预装装置、护管接头供料装置、前衬圈和挡圈预装装置、阻尼器铆装装置;传输装置与金属外套和后衬圈预装装置之间、传输装置与护管接头供料装置之间、传输装置与前衬圈和挡圈预装装置之间、传输装置与阻尼器铆装装置之间分别设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原料转移机构;控制器分别与传输装置,金属外套和后衬圈预装装置,护管接头供料装置,前衬圈和挡圈预装装置,阻尼器铆装装置,及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原料转移机构电连接。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阻尼 自动 组装 | ||
【主权项】:
1.一种阻尼器自动组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1)和上设多个阻尼器组装槽(24)的传输装置(2),依次设在传输装置(2)旁的金属外套和后衬圈预装装置(3)、护管接头供料装置、前衬圈和挡圈预装装置、阻尼器铆装装置(6);所述传输装置(2)与金属外套和后衬圈预装装置(3)之间设有第一原料转移机构,所述传输装置(2)与护管接头供料装置之间设有第二原料转移机构,所述传输装置(2)与前衬圈和挡圈预装装置之间设有第三原料转移机构,所述传输装置(2)与阻尼器铆装装置(6)之间设有第四原料转移机构;所述控制器(1)分别与传输装置(2)、金属外套和后衬圈预装装置(3)、护管接头供料装置、前衬圈和挡圈预装装置、阻尼器铆装装置(6)、第一原料转移机构、第二原料转移机构、第三原料转移机构和第四原料转移机构电连接;所述金属外套和后衬圈预装装置(3)包括用于供给金属外套的第一供料装置(31)、用于供给后衬圈的第二供料装置(32)和设在第一供料装置(31)与第二供料装置(32)之间的设有两个金属外套预装槽(331)的第一辅助转动盘(33),以及用于将金属外套和后衬圈转移到第一辅助转动盘(33)的第一辅助转料机构(34);所述传输装置(2)为主转动盘,由盘面(21)、驱动电机(22)和联接盘面(21)与驱动电机(22)的减速调节器(23)构成,所述驱动电机(22)和减速调节器(23)分别与控制器(1)电连接;所述前衬圈和挡圈预装装置包括用于供给前衬圈的第三供料装置(51)、用于供给挡圈的第四供料装置(52)和设在第三供料装置(51)与第四供料装置(52)之间的设有两个前衬圈预装槽(531)的第二辅助转动盘(53),以及用于将前衬圈和挡圈转移到第二辅助转动盘(53)的第一辅助转料机构;所述第一供料装置(31)、第二供料装置(32)、第三供料装置(51)、第四供料装置(52)、第一辅助转动盘(33)、第二辅助转动盘(53)、第一辅助转料机构(34)和第二辅助转料机构分别与控制器(1)电连接;所述阻尼器铆装装置(6)包括铆压平台(601),铆压平台(601)上设有平行的第一轨道(611)与第二轨道(621)以及安装在第二轨道(621)外的支撑架(631);安装有两个阻尼器组装件暂放槽(613)的第一载模板(612)与第一轨道(611)滑动配合,铆压平台(601)上固定有与第一载模板(612)连接的第一推动气缸(614)。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汽车软轴软管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汽车软轴软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763202.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阻尼器自动组装机
- 下一篇:超高层异形钢管柱组装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