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热井热循环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760015.7 | 申请日: | 2016-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8547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7 |
发明(设计)人: | 杨博;孙亚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7/04 | 分类号: | E21B7/04;E21B7/06;E21B43/00;E21B43/30;E21B33/14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张培勋 |
地址: | 710016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地热井热循环系统,具体是在地热富聚区钻一口三分枝的水平分支井,分别下套管、注水泥,将套管与地层固结在一起,每个水平段分别在地热层钻进3000米;分别在三个井眼内下油管,悬挂、封隔完井,目的是在一个循环周情况下,延长注入循环盐水(饱和盐水)在地热层的循环路程和时间,提高注入循环盐水的热交换率,获取更多的地热能量。 | ||
搜索关键词: | 循环盐水 地热层 地热井 地热 热循环系统 水平分支井 饱和盐水 地层固结 热交换率 热循环 水平段 下套管 下油管 循环周 注水泥 套管 封隔 井眼 完井 钻进 路程 悬挂 | ||
【主权项】:
1.一种地热井热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步骤一 地热富聚区选择一个井位;步骤二 采用钻具进行一次开钻,一次开钻的钻进距离为300‑500米;步骤三 步骤一中起钻后进行下第一套管(5),并在套管中注入水泥浆,使得套管与底层固结在一起,凝固12‑24小时;步骤四 二次开钻,通过钻具向下钻进,将井斜逐渐增至90度,进入地热层后,水平钻进3000米,起钻,起钻后下入第二套管(5),并向套管中注入水泥浆,使得第二套管(5)与底层固结在一起,凝固12‑24小时,形成一号井眼(1);步骤五 下斜向器到一号井眼设定井深处,通过斜向器进行位置确定,并进行坐封;步骤六 三次下钻,通过斜向器进行定向钻进,将井斜逐渐增至90度,进入地热层(7)后,水平钻进3000米,起钻,与一号井眼(1)方位相差120度,起钻,完钻井眼为二号井眼(2);步骤七 下无接箍套管(501)到完钻的二号井眼(2)井底,并向无接箍套管(501)内注入水泥浆进行循环,将无接箍套管(501)与地层牢固凝结在一起,凝结12‑24小时;步骤八 下斜向器到一号井眼(1)设定井深处,通过斜向器进行位置确定,并进行坐封,然后进行四次开钻,通过钻具钻出三号井眼(3),使得三号井眼(3)与二号井眼(2)方位相差120°;步骤九 下带双管封隔器(6)的第一油管(4)入井,进入二号井眼(2)内;步骤十 下带双管封隔器(6)的第二油管(4)入井,进入三号井眼(3)内;步骤十一 下无接箍油管(401)入井,无接箍油管(401)分别通过上下两个双管封隔器(6),进入一号井眼(1)内;步骤十二 上述步骤完成后,通过地面压力向油管中注入循环盐水,进行循环;循环的具体步骤为:第一步 注入的循环盐水经过无接箍油管(401)进入一号井眼(1)内;第二步 循环盐水到达一号井眼(1)井底,进入第二套管(5)与无接箍油管(401)的环空,向上返出;第三步 返出后的循环盐水经过第一油管(4)与二号井眼(2)的环空,到达二号井眼(2)的井底;第四步 到达二号井眼(2)井底后的循环盐水经过第一油管(4)向上返排;第五步 返排后的循环盐水经过第二油管(4)与三号井眼(3)的环空,进入三号井眼(3)的井底;第六步 到达三号井眼(3)井底的循环盐水经第二油管(4)向上返排到井口。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760015.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