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安全带组件质量的工艺流程有效
申请号: | 201610617008.1 | 申请日: | 2016-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2360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5 |
发明(设计)人: | 疏剑;谭志银 | 申请(专利权)人: |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9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安全带组件质量的工艺流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艺流程依次由装置初始化步骤、收放器固定步骤、安全带布线步骤、安全带夹紧步骤、试拉安全带步骤、安全带加速步骤、观察检测步骤、结束检测步骤组成。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安全带组件加速度测量装置存在的结构复杂、操作不便、成本高、检测效率低下等诸多缺陷,实现了高效、低成本检测安全带组件加速度性能。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带组件 安全带 工艺流程 检测 种检测 加速度测量装置 装置初始化 安全带夹 布线步骤 固定步骤 加速步骤 低成本 收放器 观察 | ||
【主权项】:
1.一种检测安全带组件质量的工艺流程,依次由装置初始化步骤、收放器固定步骤、安全带布线步骤、安全带夹紧步骤、试拉安全带步骤、安全带加速步骤、观察检测步骤、结束检测步骤组成,安全带组件加速度性能检测装置,由基座、第一轴组件、第二轴组件、测试组件组成,所述的第一轴组件由第一电机、第一联轴器、第一左轴承支承组件、第一支撑板组件、第一旋转轴、第一右轴承支承组件组成,其中第一电机通过第一联轴器与第一旋转轴连接,第一旋转轴的两端分别由第一左轴承支承组件、第一右轴承支承组件固定支撑,第一旋转轴的中段套装有第一支撑板组件,第一电机、第一左轴承支承组件、第一右轴承支承组件的底部均固定安装在基座上;第二轴组件由第二电机、第二联轴器、第二后轴承支承组件、第二支撑板组件、第二旋转轴、第二前轴承支承组件组成,其中第二电机通过第二联轴器与第二旋转轴连接,第二旋转轴的两端分别由第二后轴承支承组件、第二前轴承支承组件固定支撑,第二旋转轴的中段套装有第二支撑板组件,第二电机、第二后轴承支承组件、第二前轴承支承组件的底部均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撑板组件上,第一旋转轴与第二旋转轴的轴线相互垂直;所述的测试组件由第三支撑板、第一立板、第二立板、夹持气缸、活动夹持模头、固定夹持模头、过渡气缸、过渡轮组件、压紧气缸、压紧轮组件、卷绕电机、卷绕轮组件组成,其中,第一立板、第二立板、夹持气缸、固定夹持模头均固装在第三支撑板上,第三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组件固连;所述的活动夹持模头与夹持气缸的活塞杆固连,活动夹持模头正面上设有与带收放器侧面形状相同的异型槽,固定夹持模头反面上也设有异型槽,且当夹持气缸活塞杆伸出到位时,活动夹持模头与固定夹持模头上的两异型槽底部之间距离与带收放器宽度相同;过渡气缸设在第二立板顶部,且其活塞杆伸出方向,垂直并背向第三支撑板上表面,过渡气缸活塞杆上固装有过渡轮组件,过渡轮组件上的过渡轮宽度与安全带宽度相同,且两侧边分别设有左凸起板、右凸起板;压紧气缸设在第二立板中部,其活塞杆上设有压紧轮组件,卷绕电机设在第一立板上,其电机轴固装有卷绕轮组件,卷绕轮组件的安装支架端固装在第一立板上,当压紧气缸伸出到位时,带动压紧轮组件压紧卷绕轮组件;在过渡气缸活塞杆的运动方向上,设有限位开关,其特征在于:1)、所述的装置初始化步骤:调整安全带组件加速度性能检测装置中的第一轴组件、第二轴组件,达到检测条件要求;2)、所述的收放器固定步骤:将待检测的收放器,安装在固定夹持模头的异型槽中,完成后,夹持气缸通气直至夹持到位;3)、所述的安全带布线步骤:将安全带从收放器抽拉出,并穿过过渡轮组件,且保证安全带抽出端,抽拉至压紧轮组件、卷绕轮组件之间;4)、所述的安全带夹紧步骤:压紧气缸通气,汽车安全带的抽出端被夹紧在压紧轮组件、卷绕轮组件之间;5)、所述的试拉安全带步骤:启动卷绕电机,在若干秒内缓慢运行,以保证汽车安全带从收放器中被缓慢抽出;6)、所述的安全带加速步骤:缓慢运行完成后,卷绕电机加速运行,并在设定时间内加速至设定速度;7)、所述的观察检测步骤:在卷绕电机加速运行直至达到设定速度期间,观察安装在过渡气缸上的限位开关,判断其通断状态有无改变;若其通断状态有改变,则安全带组件合格,反之,若没有发生改变,则安全带组件不合格;8)、所述的结束检测步骤:卷绕电机关闭直至完全停止,压紧气缸、夹持气缸依次复位,从检测装置中取出安全带组件,完成检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滁州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617008.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