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电力检修作业具有多重模块通信传输的戴具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0598759.3 申请日: 2016-07-27
公开(公告)号: CN106418858B 公开(公告)日: 2019-06-14
发明(设计)人: 高学勇;邓宗国;王高鹏;李新奎;张伟龙;高学龄 申请(专利权)人: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惠民县供电公司
主分类号: A42B1/08 分类号: A42B1/08;A42B1/24;A42B3/04;A42B3/06
代理公司: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代理人: 张亮
地址: 251700 山东***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电力检修作业具有多重模块通信传输的戴具,在戴具本体内部设置了多个通信模块,使戴具本体能够在不同的通信环境下使用,避免在隧道、或巷道、或有限空间中无网络的状态。而且将多个通信模块融合也使戴具本体能够适应各种通信方式,保证通信畅通,能够与多种通信终端连接,共享信息。防护口罩设置了颗粒过滤层可以过滤大粒径颗粒的灰尘;纳米沸石层可以起到催化吸附作用,将空气中的细菌病毒有害气体进行吸附,达到高效果的净化。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基于 电力 检修 作业 具有 多重 模块 通信 传输
【主权项】:
1.一种基于电力检修作业具有多重模块通信传输的戴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戴具本体;所述戴具本体设有外壳和与人体头部接触的内网;外壳的内部设有氧气气囊,所述氧气气囊通过输气管连接呼气罩,氧气气囊与呼气罩之间设有阀门,阀门设置在外壳上;戴具本体顶端设有电阻,所述戴具本体的外部设有电场强度测试器、语音播报器、语音通信模块、警报器和触电感应器;所述语音播报器分别与电场强度测试器和电阻电连接;所述戴具本体内还设有用于对戴具本体进行位置定位,并将位置信息发送至上位机的监护单元,用于给监护单元供电的供电电池,与供电电池连接用于对供电电池进行充电管理的充电控制单元;外层和内层分别设有位置相对应第一透气孔;所述外壳外部包裹有防护层,防护层包括:绝缘胶层和粘合在绝缘胶层下表面的基层,所述基层包括与绝缘胶层粘合的无纺布层,无纺布层贴敷有亚麻层,无纺布层和亚麻层之间设有纤维丝,所述绝缘胶层与基层贯穿设置有第二透气孔;第一透气孔与第二透气孔相适配设置;所述绝缘胶层表面设置有凸起;所述绝缘胶层上表面设置有增加绝缘胶层表面光亮效果的反光膜;所述反光膜上表面设置有耐磨层;所述戴具本体设有防护口罩,防护口罩通过关节连杆与外壳连接;防护口罩内部依次设有颗粒过滤层,呼吸缓冲层,纳米沸石层;所述纳米沸石层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部的纳米沸石群;纳米沸石群为一定数量的纳米沸石颗粒阵列形成;纳米沸石群中的纳米沸石颗粒之间设有空隙;所述呼吸缓冲层中嵌入粗纤维多孔材料;关节连杆设有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铰接,第一连杆一端连接外壳,另一端铰接第二连杆;第二连杆连接防护口罩;在内网贴敷有抗菌层;抗菌层包括:皮革层,皮革层下表面粘贴有海绵层,海绵层下表面粘贴有用高温纤维布制成的隔热层,隔热层下表面粘贴有用由防辐射抗菌面料制成的抗菌低层;监护单元包括:通信模块、定位模块、储存器、微控制器、红外接收模块、复位电路、信号滤波电路、红外发送模块、信号放大电路;通信模块包括:WIFI模块、Zigbee模块、RF通信模块、蓝牙模块、红外传输模块、用于连接WIFI模块、Zigbee模块、RF通信模块、蓝牙模块、红外传输模块的总线模块、通信模式标记模块、解包模块、打包模块、接收缓存模块、发送缓存模块、接收数据排序模块、接收数据整理模块、通信模式标记模块用于对接收的数据标示传输模式标记,并对每个标示的接收数据设置网络接口的接收序号;以及用于对发送的数据进行标示传输模式,并对每个标示的发送数据设置网络接口的发送序号;解包模块用于对标示数据传输模式的接收数据进行解包,还原数据;打包模块用于根据标示数据传输模式,对标示数据传输模式的发送数据进行打包,形成数据包,传输至发送缓存模块;接收缓存模块用于对标示传输模式标记的接收数据进行缓存;接收数据排序模块用于对接收缓存模块内部的接收数据进行排序、组合;接收数据整理模块用于在当前接收数据的序号与之前接收数据的序号非按照预设的次序叠加时,判断为接收缓存模块内部接收数据乱序,则启动重传数据模式,重传丢失的接收数据,重传数据模式是从传送丢失的接收数据网络模式重传接收数据;在当前接收数据的序号与之前接收数据的序号按照预设的次序叠加,但当前接收数据的序号与之前接收数据的序号出现断续时,判断接收数据丢失,则启动重传数据模式,重传丢失的接收数据,重传数据模式是从传送丢失的接收数据网络模式重传接收数据;发送缓存模块用于缓存打包后的发送数据,并根据微控制器的控制指令,按照发送数据的传输模式标记,将发送数据发送至该传输模式对应的通信模块;通信模块用于接收上位机发送的控制信息以及数据信息,并传输至微控制器,以及向上位机发送数据信息;储存器用于储存监护单元接收及发送的数据信息;定位模块用于对戴具本体进行定位,并将定位信息传输至微控制器;所述定位模块包括:GPS定位装置,卫星接收天线ANT1,收发天线ANT2,通信模块将定位信息上传至上位机,微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GPS定位装置和通信模块运行;所述GPS定位装置的串行端口RXDG与所述微控制器的P1.2端口连接,所述GPS定位装置的串行端口TXDG与所述微控制器的P1.3端口连接;所述微控制器的P3.1端口与通信模块中的WIFI模块、Zigbee模块、RF通信模块、蓝牙模块、红外传输模块任一TXD连接,所述微控制器的P3.0 端口与通信模块中的WIFI模块、Zigbee模块、RF通信模块、蓝牙模块、红外传输模块任一的RXD连接;所述卫星接收天线ANT1与所述GPS定位装置的RF_IN端口电连接;所述收发天线ANT2与通信模块中的WIFI模块、Zigbee模块、RF通信模块、蓝牙模块、红外传输模块任一的AN端口连接;微控制器用于将定位信息经过信号放大电路、信号滤波电路后由通信模块发送至上位机;所述红外接收模块包括:红外接收芯片、三极管Q1、三个电阻以及电容;三极管Q1采用NPN三极管,红外接收芯片的输出端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用于将红外接收芯片接收的电信号,放大后发送至微控制器;红外发送模块包括:红外发送芯片、反相器、三极管Q2、三极管Q3、电阻R11、电阻R12、电容C1、电容C2、发光二极管D1、发光二极管D2;红外发送模块的数据输入端通过反相器与红外发送芯片的四号端口连接,红外发送芯片的五号端口通过电容C2接地;红外发送芯片的VCC端、电阻R11、电阻R12和电容C1串联接地;红外发送芯片的七号端口连接至电阻R11和电阻R12之间;红外发送芯片的三号端口分别与三极管Q2的基极以及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以及三极管Q3的发射极分别接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发光二极管D1连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发光二极管D2连接;所述总线模块包括:三个光电隔离器、五个电阻以及通信芯片;三个光电隔离器分别与通信芯片电连接;所述复位电路包括:电阻Rf1、Rf2、Rf3,电容Cf1,电容Cf2,二极管VDf1、三级管Qf1 ;所述电阻Rf1的一端、电容Cf1的正极均与供电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电容Cf1的负极与电阻Rf2的一端、二极管VDf1的阴极连接;所述电阻Rf2的另一端与电阻Rf3的一端、三级管Qf1的b极连接;所述三级管Qf1的c极与电容Cf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f1的另一端、二极管VDf1的阳极、电阻Rf3的另一端、三级管Qf1的e 极、电容Cf1的另一端均与供电电源的负极连接;警报器包括:集成电路IC1、电源、开关、电阻R11、电阻R12、三极管VT1、三极管VT2、发光二极管VD 和扬声器YD,所述集成电路IC1 上设置有七个引脚,分别为引脚一、引脚二、引脚三、引脚四、引脚五、引脚六、引脚七,所述电源的正端连接开关的一端,所述开关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1的一端、三极管VT1的集电极、集成电路IC1的引脚三以及扬声器YD的一端,所述扬声器YD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VT2的集电极,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VD的阴极和所述三极管VT1的基极,所述发光二极管VD的阳极连接电源的负端,所述三极管VT1的发射极连接所述集成电路IC1的引脚二,所述电阻R12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集成电路IC1的引脚四和引脚五,所述集成电路IC1的引脚七连接所述三极管VT2的基极,所述三极管VT2的发射极分别连接所述集成电路IC1的引脚一、引脚六以及电源的负端;微控制器通过信号放大电路和滤波器与红外发送模块连接;信号放大电路包括:电阻R21、电阻R22、电容C21、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三极管Q5、电感L1;二极管D1, D2用于钳位作用以及吸收低压电力线上的尖峰干扰;电感L1、电容C21用于整形滤波,电阻R21、电阻R22、二极管D3、二极管D4、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三极管Q5用于将通过电感L1、电容C21滤波,再通过二极管D1, D2作用后的采集信号进行放大整形,减少对电网的谐波污染;充电控制单元包括:充电控制芯片、充电控制电阻Rcg1、充电控制电阻Rcg2、充电控制电阻Rcg3、充电控制电阻Rcg4、充电控制电阻Rcg5、充电控制电阻Rcg6、充电控制电容Ccg1、充电控制电容Ccg2、充电控制三极管Qcg2、充电控制二极管VD cg2;充电控制芯片的六号脚接地,八号脚接地通过充电控制电容Ccg1接地,充电控制电容Ccg1用于滤波;三号脚和五号脚与充电电源连接,二号脚和四号脚通过充电控制电阻Rcg1与充电电源连接,充电控制电阻Rcg1用于调节充电电压;充电控制三极管Qcg2的基极与十六号脚连接,集电极与充电控制电阻Rcg1连接,发射极、十五号脚、十一号脚通过充电控制电阻Rcg2、十号脚通过充电控制电阻Rcg3、充电控制电阻Rcg6、充电控制电阻Rcg4分别通过充电控制二极管VD cg2与供电电池连接;十四号脚通过充电控制电容Ccg2接地,十三号脚以及十号脚通过与充电控制电阻Rcg3接地;所述滤波器包括:电阻Rb1、电阻Rb2、电阻Rb3、电阻Rb4、滤波放大器Db3、电容Cb1、第二电容Cb2、第三电容Cb3;电阻Rb1第一端与滤波器输入端连接,电阻Rb1第二端分别与电容Cb1第一端、电阻Rb2第一端连接;电阻Rb2第二端通过第二电容Cb2接地,同时电阻Rb2第二端与滤波放大器Db3的正极输入端连接,滤波放大器Db3的负极输入端通过电阻Rb3接地,电阻Rb4一端通过电阻Rb3接地,另一端与滤波放大器Db3输出端连接,第三电容Cb3一端通过电阻Rb3接地,另一端与滤波器输出端连接,滤波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电容Cb1第二端、滤波放大器Db3输出端、电阻Rb4、第三电容Cb3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惠民县供电公司,未经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惠民县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598759.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