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适应连通逆向回流槽进气道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91855.5 | 申请日: | 2016-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2183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王李璨;李怡庆;施崇广;周驯黄;尤延铖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F02C7/04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0 | 代理人: | 马应森 |
地址: | 361005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自适应连通逆向回流槽进气道设计方法,涉及高超声速进气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获取初始高超声速进气道;步骤二:确定分离包位置;步骤三:布置自适应连通逆向回流槽首先基于弯曲激波理论设计出二元进气道,根据给定设计攻角范围,通过CFD数值计算分别获得零攻角、最大正攻角两种状态下的分离包位置。在此基础上,以零攻角状态下的分离包前缘点为中点,最大正攻角状态下的分离包前缘点为端点布置自适应连通逆向回流槽。在给定的攻角范围内能够自适应地减小进气道的分离包,提高进气道的起动能力,为进气道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 ||
搜索关键词: | 自适应 连通 逆向 回流 槽进气道 设计 方法 | ||
【主权项】:
1.自适应连通逆向回流槽进气道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获取初始高超声速进气道,具体方法如下:1)首先设计二元进气道的基本构型;所述二元进气道的基本构型包括尖劈、弯曲激波压缩型线等熵段、弯曲激波压缩型线直线段、入射弯曲激波和进气道唇口;所述入射弯曲激波是由尖劈产生的斜激波与弯曲激波压缩型线等熵段产生的马赫波系交汇所致,最后与唇口相切;2)在获得二元进气道的基本构型后,根据进气道设计流量、马赫数、流量系数和飞行高度,求得进口面积,再由进口面积与基准流场进口高度计算得到二元进气道的宽度,最后拉伸得到初始高超声速进气道;步骤二:确定分离包位置,具体方法如下:借助CFD软件,根据马赫数和高度,计算步骤一生成的初始高超声速进气道在零攻角状态和最大正攻角状态下的分离包位置;步骤三:布置自适应连通逆向回流槽,具体方法如下:通过步骤二获得的分离包,确定分离包前缘点产生诱导激波的位置,选取奇数个等间距的泄流槽,并将位于中间的泄流槽与零攻角状态的分离包前缘点重合,将最右边的泄流槽与最大正攻角状态下的分离包前缘点重合,使得泄流槽沿最大攻角状态下分离包前缘点与其关于零攻角状态下分离包前缘点的对称点均匀分布。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591855.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