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叠合整体式综合管廊预制装配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465627.3 | 申请日: | 2016-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1322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郭建涛;油新华;耿冬青;许国光;马庆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建柏利工程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晁璐松 |
地址: | 10003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叠合整体式综合管廊预制装配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结构包括位于基坑内的围护结构、围护结构之间设置的管廊预制装配结构、管廊预制装配结构下方的底板垫层以及管廊预制装配结构的外侧表面包覆的全外包防水层,管廊预制装配结构上方填有回填覆土,结构外侧现浇部的外侧表面包覆有全外包防水层。该施工方法包括预制构件加工、基坑开挖、底板浇筑、侧墙施工、中隔墙施工、顶板施工和回填土等工序。本发明克服了地下工程预制化中存在的节点受力和接缝防水等突出问题,采取将底板现浇、侧墙单层叠合、中隔墙双层叠合以及顶板叠合,各节点现浇,外侧全包防水的结构形式,保证节点的有效连接,保证节点防水功能。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叠合 整体 综合 预制 装配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叠合整体式综合管廊预制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基坑内的围护结构(1)、围护结构(1)之间设置的管廊预制装配结构、管廊预制装配结构下方的底板垫层(2)以及管廊预制装配结构的外侧表面包覆的全外包防水层(11),所述管廊预制装配结构上方填有回填覆土(10),所述底板垫层(2)沿管廊预制装配结构的下侧水平铺设;所述管廊预制装配结构是由包括底部的现浇底板(3)、位于现浇底板两边的叠合侧墙、位于底板中间的叠合中隔墙以及位于叠合侧墙和叠合中隔墙顶部的叠合顶板连接组成的箱型结构;所述叠合侧墙分为单层叠合侧墙预制部(4)和单层叠合侧墙现浇部(5),所述叠合中隔墙分为双层叠合中隔墙两侧预制部(6)和双层叠合中隔墙中间现浇部(7),所述叠合顶板分为叠合顶板预制部(8)和叠合顶板现浇部(9);所述单层叠合侧墙预制部(4)、双层叠合中隔墙两侧预制部(6)和叠合顶板预制部(8)连接形成固定于现浇底板(3)上的箱型结构内侧预制部,所述现浇底板(3)、单层叠合侧墙现浇部(5)、双层叠合中隔墙中间现浇部(7)和叠合顶板现浇部(9)浇筑形成箱型结构外侧现浇部;所述箱型结构外侧现浇部的外侧表面包覆有全外包防水层(11);所述单层叠合侧墙预制部(4)位于单层叠合侧墙现浇部(5)的内侧,所述单层叠合侧墙预制部(4)的底部固定连接在现浇底板(3)的上表面;所述双层叠合中隔墙两侧预制部(6)位于双层叠合中隔墙中间现浇部(7)的两侧,所述双层叠合中隔墙两侧预制部(6)的底部固定连接在现浇底板(3)的上表面;所述叠合顶板预制部(8)位于叠合顶板现浇部(9)的下侧,所述叠合顶板预制部(8)的两端分别连接单层叠合侧墙预制部(4)的顶部和双层叠合中隔墙两侧预制部(6)的顶部;所述全外包防水层(11)包括连接为整体的底板防水层(11.1)、侧墙防水层(11.2)和顶板防水层(11.3),所述底板防水层(11.1)平铺在底板垫层(2)上,所述侧墙防水层(11.2)的外侧与围护结构(1)之间设有找平层,所述顶板防水层(11.3)的上侧回填有回填覆土(10);所述单层叠合侧墙预制部的底部和双层叠合中隔墙两侧预制部的底部均预埋有连接套筒,所述底板上相应位置预埋有插筋,连接套筒和插筋通过套筒灌浆连接;所述箱型结构内侧预制部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钢筋笼,所述钢筋笼埋设于箱型结构外侧现浇部内。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建柏利工程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建柏利工程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465627.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助于排水的窨井盖
- 下一篇:椭圆形断面城市地下综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