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甘草颗粒的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459103.3 | 申请日: | 2016-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10955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5 |
发明(设计)人: | 王闽予;朱德全;霍文杰;刘丽萍;陈向东;谭登平;程学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359 | 分类号: | G01N21/359;G01N21/3563;A61K36/484;A61K9/1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44228 | 代理人: | 刘媖 |
地址: | 528244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甘草颗粒及其中药制剂。所述甘草颗粒由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备得到取甘草饮片,加水煎煮2‑3次,每次加5‑10倍量水,每次加热煎煮1‑2小时;药液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2‑1.12的清膏,趁热用250‑350目筛滤过;取清膏进行喷雾干燥,得喷干粉;将喷干粉干法制粒,得粒度在16‑40目的甘草颗粒。本发明的甘草颗粒制备工艺简单,工艺参数易控制,且具有科学、快速、可操作性强的检测方法。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甘草 颗粒 及其 中药 制剂 | ||
【主权项】:
一种甘草颗粒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检测,并包括如下步骤:a.近红外光谱的采集:取甘草颗粒样品约3g,研成细粉,进行近红外光谱扫描,采集光谱,得到甘草颗粒样品的原始吸收光谱图,并对各组分含量进行测定,测出甘草颗粒样品各组分含量的预测值,根据样品数和样品各组分含量预测值分布确定校正集和验证集,所述的NIR光谱采集的扫描条件为:扫描范围为4000cm‑1‑12000cm‑1,扫描次数为32次,分辨率为8cm‑1,扫描过程中实时扣除背景,每份样品采集3张光谱;b.甘草颗粒定量模型的建立:测定甘草颗粒水分的含量,采用一阶导数+矢量归一化法对原始吸收光谱进行预处理,建模的光谱范围选取7500.2‑6096.5cm‑1、4603‑4248cm‑1特征波段,维数选为6;测定甘草颗粒乙醇浸出物含量,采用矢量归一化法对原始吸收光谱进行预处理,建模的光谱范围选取为9401.8‑7496.2cm‑1、5774.1‑5447.7cm‑1、4603‑4248cm‑1特征波段,维数选为10;测定甘草颗粒甘草苷的含量,采用矢量归一化法对原始吸收光谱进行预处理,建模的光谱范围选取为9401.8‑5447.7cm‑1、4603‑4248cm‑1特征波段,维数选为8;测定甘草颗粒甘草酸的含量,采用矢量归一化法对原始吸收光谱进行预处理,建模的光谱范围选取为6100.6‑4248cm‑1特征波段,维数选为9;运用偏最小二乘法对校正集的近红外光谱和其对应甘草颗粒样品各组分含量的预测值之间建立定量模型;c.验证近红外定量模型:采集验证集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图,通过步骤b所建立的各组分定量模型,获得甘草颗粒样品各组分含量的预测值,将预测值与预测值进行比较,验证定量模型的准确性;d.甘草颗粒各组分含量的测定:取待检测的甘草颗粒按照步骤a的方法进行近红外光谱采集,将特定波段光谱信息导入步骤b建立的定量模型中,测定甘草颗粒各组分的含量;将所建成的甘草颗粒水分、浸出物及甘草苷、甘草酸的近红外定量测定模型通过近红外分析软件整合,建立甘草颗粒的多方法评价模型,将待检测的甘草颗粒样品按照步骤a的方法采集近红外光谱,导入甘草颗粒多方法评价模型中,同时测定甘草颗粒各组分含量;所述的甘草颗粒由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备得到:取甘草饮片,加水煎煮2‑3次,每次加5‑10倍量水,每次加热煎煮1‑2小时;药液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2‑1.12的清膏,趁热用250‑350目筛滤过;取清膏进行喷雾干燥,得喷干粉;将喷干粉干法制粒,得粒度在16‑40目的甘草颗粒;甘草颗粒中的水分≤8.0%,乙醇浸出物≥25.0%,甘草苷≥8.5mg/g,甘草酸≥29.0mg/g。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459103.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绿色建筑用铝管高效切割装置
- 下一篇:一种建筑砖块节能钻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