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底相对测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11364.3 | 申请日: | 2016-04-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1159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2 |
发明(设计)人: | 林间;孙珍;孙兆华;黄健龙;黄锐;李晓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V1/38 | 分类号: | G01V1/38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001 | 代理人: | 黄培智,刘明星 |
地址: | 510301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底相对测地方法,首先,将相同的若干个底基观测平台投放至海底预设位置组建成观测网,通过连续观测、自容存储各基站之间的相对距离及其变化数据,实现各基站的相对测地功能,从而可获得各基站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和位移量、垂向位移变化。结合陆地GPS数据,计算俯冲带各段的耦合系数,分析俯冲带各段的应力积累状况,估算发震可能性和震级大小。本发明的海底相对测地方法能够对海底水平和垂直形变进行长期精确的观测和记录,进而为海底俯冲带发震的可能性分析提供依据。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底 相对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海底相对测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A、将相同的若干个底基观测平台投放至海底预设位置组建成观测网;B、通过连续观测、自容存储各基站之间的相对距离及其变化数据,实现各基站的相对测地功能,从而可获得各基站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和位移量、垂向位移变化,进而为海底俯冲带发震的可能性分析提供依据;所述步骤A进一步包括:A1、将若干底基观测平台投放至预定海底构造带,单节点投放的底基观测平台数不小于2个,每两个底基观测平台间距<10公里;所述的底基观测平台带有声学通讯设备和压力传感器;A2、对于投放到位的每个节点的所有底基观测平台通过声学信号相互通讯组网,每隔2‑256分钟互相通讯一次,测定相对距离,同时每个底基观测平台采集一个距离数据,做自容式存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211364.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