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运算放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75249.5 | 申请日: | 2016-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4678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发明(设计)人: | 赵莉;黄晶;只生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德睿智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F3/45 | 分类号: | H03F3/45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叶涓涓 |
地址: | 211899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BiCMOS工艺设计的运算放大器,包括第一级放大模块、第二级放大模块、第三级放大模块、使用两个差分对的共模反馈模块DIFF CMFB电路、以及开关电容共模反馈模块CAP CMFB电路。本发明通过双极型晶体管和CMOS晶体管的BiCMOS工艺实现,既具有双极型电路部分的低输入阻抗和高增益,又具有CMOS电路部分的低功耗和高集成度,因此提高了放大器的增益,减小了信号主通路上的寄生电容,提高了整个运放电路的速度,从而提高了ADC电路的速度和稳定性。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运算放大器 | ||
【主权项】:
1.一种运算放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级放大模块、第二级放大模块、第三级放大模块、使用两个差分对的共模反馈模块DIFF CMFB电路、以及开关电容共模反馈模块CAP CMFB电路;所述第一级放大模块包括第一负载,以及作为输入管的第一MOS管NM1和第二MOS管NM2;所述NM1的栅极连接至反向输入端vin_n,其源极接电流管NM3的漏极;所述 NM2的栅极连接至正向输入端vin_p,其源极接电流管NM3的漏极;所述NM3的栅极接偏置电压端vb1,源极接地;所述第一负载连接在电源和第一中间节点V11、第二中间节点V12之间;所述第二级放大模块包括第二负载,以及作为输入管的第一BJT管Q1和第二BJT管Q2;所述Q1的基极与第一中间节点V11相连接,其发射极接电流管NM7和NM8的漏极,其集电极接至共源共栅管NM9的源极和第一辅助运放BN的ncasin_n端; 所述Q2的基极与第二中间节点V12相连接,其发射极接电流管NM7和NM8的漏极,其集电极接至共源共栅管NM10的源极和第一辅助运放BN的ncasin_p端;所述共源共栅管NM9的栅极接至BN的ncasout_p,漏极接第三中间节点V21;所述共源共栅管NM10的栅极接至BN的ncasout_n,漏极接第四中间节点V22;所述电流管NM7的栅极接偏置电压vb3,源极接地;所述电流管NM8的栅极接使用两个差分对的共模反馈模块DIFF CMFB的cmfb端,源极接地;所述第二负载连接在电源和第三中间节点V21和第四中间节点V22之间;所述第三级放大模块包括第三负载,以及作为输入管的NM11和NM12;所述NM11的栅极接至第三中间节点V21,源极接电流管NM13和NM14的漏极,漏极接至正向输出端vout_p;所述NM12的栅极接至第四中间节点V22,源极接电流管NM13和NM14的漏极,漏极接至反向输出端vout_n;所述电流管NM13的栅极接vb4,源极接地;所述电流管NM14的栅极接电容共模反馈模块CAP CMFB的vb5端,源极接地;所述第三负载连接在电源和正向输出端和反向输出端之间;所述使用两个差分对的共模反馈模块DIFF CMFB电路分别连接至第三输出节点V21、第四输出节点V22和NM8的栅极;所述DIFF CMFB电路包括由PM11、PM12和PM13、PM14组成的两个源耦合对,以及采用二极管连接的MOS管 NM44 、NM45、NM46,PM3和PM4;所述PM11的栅极接至第三中间节点V21,源极接PM3的漏极,漏极接至NM44的漏极或栅极; 所述PM12的栅极接共模输出电压Vcm,源极接PM3的漏极,漏极接至NM45的漏极或栅极; 所述PM13的栅极接共模输出电压Vcm,源极接PM4的漏极,漏极接至NM45的漏极或栅极; PM14的栅极接至第四中间节点V22,源极接PM4的漏极,漏极接至NM46的漏极或栅极; PM3、PM4的栅极接偏置电压vb2,源极接电源;源耦合对PM11‑PM12和PM13‑PM14一起检测共模输出电压和产生一个与Voc和Vcm的差成比例的输出,其中Voc=(V21+ V22)/2;当假设耦合对的差分输入V21‑Vcm和V22‑Vcm足够小以便可以进行小信号分析,且这些耦合对的共模增益为零时,PM12和PM13的漏极电流为:I2=‑I0‑gm12﹡(V21‑Vcm)/2,其中I2是PM12的漏极电流,gm12是PM12的跨导;I3=‑ I0‑gm13﹡(V22‑Vcm)/2,其中I3是PM13的漏极电流,gm13是PM13的跨导;由于gm12= gm13,故NM45的漏极电流:Icms=‑ I2‑ I3= I0+ gm12[(V21+V22)/2‑ Vcm]= I0+ gm12(Voc‑Vcm),其中Icms是NM45的漏极电流;式Icms = I0+ gm12 (Voc‑Vcm)表明通过NM45的电流包括直流电流I0加上一个与Voc‑Vcm成比例的项;电流Icms被第二级放大器中电流管NM8镜像来产生运算放大器的尾电流,这个电流控制了共模输出电压;所述开关电容共模反馈模块CAP CMFB电路分别连接到正向输出端vout_p、反向输出端vout_n 和NM14的栅极。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德睿智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德睿智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175249.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U型固定盘管装置
- 下一篇:手术室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