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雾霾净化的防水楼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50323.8 | 申请日: | 2016-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0433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8 |
发明(设计)人: | 邹桂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金安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F11/02 | 分类号: | E04F11/02;E04F11/022;E04F17/04;F24F13/28;B01D46/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智则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3 | 代理人: | 刘荣鑫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马鞍山***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一种雾霾净化的防水楼道结构,包括螺旋盘绕的人行楼道和位于人行楼道内的过滤机构,所述人行楼道包括立柱、环绕立柱布置的阶梯、固定在立柱表面且与阶梯平行的扶手梯,立柱位于人行楼道的中心区域,所述过滤机构包括位于立柱内的通道一和与通道一平行的通道二,通道一和通道二内横置有多个相互平行的过滤网,立柱下部设有用于连通通道一与通道二的连接部,通道一和通道二的横截面为两个尺寸相同的长方形,通道一顶部设置有进风机,通道一通过进风机与房屋外界连通,通道二侧壁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出风孔,通道二顶部为封口,通道二通过出风孔与房屋内部连通。本发明提供一种雾霾净化的防水楼道结构。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净化 防水 楼道 结构 | ||
【主权项】:
1.一种雾霾净化的防水楼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螺旋盘绕的人行楼道(1)和位于人行楼道(1)内的过滤机构,所述人行楼道(1)包括立柱(2)、环绕立柱(2)布置的阶梯(3)、固定在立柱(2)表面且与阶梯(3)平行的扶手梯(4),立柱(2)位于人行楼道(1)的中心区域,所述过滤机构包括位于立柱(2)内的通道一(5)和与通道一(5)平行的通道二(6),通道一(5)和通道二(6)内横置有多个相互平行的过滤网(7),立柱(2)下部设有用于连通通道一(5)与通道二(6)的连接部(8),通道一(5)和通道二(6)的横截面为两个尺寸相同的长方形,通道一(5)顶部设置有进风机(9),通道一(5)通过进风机(9)与房屋外界连通,通道二(6)侧壁设置有出风孔(10),通道二(6)顶部为封口,通道二(6)通过出风孔(10)与房屋内部连通,人行楼道(1)的最顶部设有出风机,出风机位于立柱(2)旁,房屋内部通过出风机与房屋外界连接,通道一(5)和通道二(6)的中段均设有辅助风机(11),立柱(2)侧壁设有多个开窗(12),过滤网(7)由开窗(12)插入通道一(5)和通道二(6)中,连接部(8)的底部设有垃圾回收箱(13),出风孔(10)均匀分布在相邻开窗(12)的间隔处;开窗(12)旁放置有空气检测仪;进风机(9)和出风机上方均设有防浸水坝(14)和挡雨台(15),挡雨台(15)位于防浸水坝(14)上方,防浸水坝(14)外形为上下底面为敞口的柱体,挡雨台(15)外形为扁圆状,挡雨台(15)与防浸水坝(14)通过四根支撑柱(16)连接,相邻的两根支撑柱(16)间架设有防坠物铁网(17),防浸水坝(14)底部与人行楼道顶部上表面固定连接;通道一(5)内壁设有两个排水槽,排水槽底部与立柱(2)外部连通,两个排水槽标记为第一排水槽(18)和第二排水槽(19),第一排水槽(18)与第二排水槽(19)位于通道一(5)截面长方形的两条长边处,通道一(5)的每一个过滤网上方均设有导水板组,导水板组包括上斜板(20)和下斜板(21),上斜板(20)位于下斜板(21)上方,上斜板(20)的下端部与第一排水槽(18)外壁连接,上斜板(20)的下端部上方设有连通第一排水槽(18)的上开窗,上斜板(20)的上端部位于通道一(5)截面矩形的中心线上,下斜板(21)的下端部与第二排水槽(19)外壁连接,下斜板(21)的下端部上方设有连通第二排水槽(19)的下开窗,下斜板(21)的上端部位于通道一(5)截面矩形的中心线上;所述过滤网(7)上设有拉手柄。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金安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马鞍山金安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150323.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加权距离矢量定位方法
- 下一篇:具有收银功能的卡片阅读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