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岩体结构分析与电磁辐射监测相结合的岩爆预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48382.1 | 申请日: | 2016-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073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7 |
发明(设计)人: | 刘成禹;余世为;范佐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V3/00 | 分类号: | G01V3/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岩体结构分析与电磁辐射监测相结合的岩爆预测方法。该方法针对现有岩爆预测方法的不足,提出一种现场施工技术人员容易掌握和普遍运用的、岩体结构分析和电磁辐射监测相结合的施工阶段岩爆预测方法;其中,“岩体结构分析”主要对待预测区的岩体是否可能发生岩爆进行初步预测;“电磁辐射监测”则在“岩体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对可能发生岩爆区进行电磁辐射监测,通过监测结果反映的岩体受载程度、能量转换及微破裂进一步预测会不会发生岩爆及岩爆的强度。本发明方法无需进行大量的地应力测试和数值计算,采用便携式监测仪器,成本低且对施工干扰小。 | ||
搜索关键词: | 结构 分析 电磁辐射 监测 相结合 预测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岩体结构分析与电磁辐射监测相结合的岩爆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施工过程中,以岩爆发生的岩体结构条件为依据,根据对掌子面及其附近包括岩性、围岩级别、结构面产状的观察,初步判断掌子面前方是否可能发生岩爆以及发生的岩爆类型;步骤S2:在步骤S1初步判断的可能发生岩爆的掌子面上,对岩爆可能出现部位进行电磁辐射监测,通过电磁辐射能量、强度、脉冲的监测值与基准值的对比,进一步分析是否会发生岩爆;步骤S3:对施工过程中岩爆出现处的包括岩性、围岩级别、结构面产状、组数、间距、岩爆出现部位及程度进行记录,统计分析,得出岩爆发生的岩体结构条件和岩爆可能出现部位,并进行不断修正和完善;步骤S4:在岩爆严重区段现场监测的基础上,通过监测值与岩爆实际发生情况的对比分析,得出基于电磁辐射监测的各级岩爆监测预测值,并进行不断修正和完善;步骤S5:通过重复执行上述步骤S1‑S4,达到提高岩爆预测的准确性的目的。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148382.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伏离网系统
- 下一篇:上旋转自行架设塔式起重机及其安装架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