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乌桕不定根离体再生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37402.5 | 申请日: | 2016-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6663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侯金艳;吴丽芳;赵华;毛颖基;陈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24 | 代理人: | 丁瑞瑞 |
地址: | 2300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一种乌桕不定根离体再生的方法,乌桕株系离体快繁所获得的无菌苗的不定根为外植体材料,切段;将多个不定根切段接种于诱导培养基中进行丛生芽或愈伤组织的诱导,形成丛生芽或愈伤组织;将产生的丛生芽和愈伤组织的不定根外植体转接于增殖培养中进行丛生芽或愈伤组织的增殖;增殖后的愈伤组织切块,转接于分化培养基上进行分化;增殖后的丛生芽和分化出丛生芽的愈伤组织转接于丛生芽伸长培养基中,进行丛生芽的伸长;待丛生芽伸长后将其转到生根培养基中生根,无菌苗诱导出的不定根后,进行驯化、移栽,获得完整的乌桕再生植株。本发明具有保持母本植株的种质特性、取材方便、无污染,可以实现对野外乌桕优良单株的快繁的优点。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乌桕 不定根 再生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乌桕不定根离体再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几个步骤:(1)取乌桕株系离体快繁所获得的无菌苗的不定根为外植体材料,切段;(2)将不定根切段接种于诱导培养基中进行丛生芽或愈伤组织的诱导,形成丛生芽或愈伤组织;(3)将步骤(2)中产生的丛生芽或愈伤组织的不定根外植体转接于增殖培养中进行丛生芽或愈伤组织的增殖;(4)将步骤(3)中增殖后的愈伤组织切块,转接于分化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的分化,形成丛生芽;(5)将步骤(3)中的增殖后的丛生芽或步骤(4)中愈伤组织分化的丛生芽转接于丛生芽伸长培养基中,进行丛生芽的伸长;(6)待丛生芽伸长后将其转到生根培养基中生根,无菌苗诱导出不定根后,进行驯化、移栽,获得完整的乌桕再生植株;其中,所述的不定根为乌桕株系经过茎段快繁后,所获得的无菌苗的不定根,接种前将不定根切成0.3~0.6cm的切段备用;所述的不定根诱导丛生芽的培养基为:MS+0.1~8.0mg/L 6‑BA+0.01~3.0mg/L NAA+0.01~1.0mg/L IBA+30g/L蔗糖+7.5g/L琼脂,pH=5.8;所述的不定根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为:MS+0.1~4.0mg/L 6‑BA+0.1~4.0mg/L NAA+30g/L蔗糖+7.5g/L琼脂,pH=5.8;所述的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为MS+0.3~3.0mg/L 6‑BA+30g/L蔗糖+7.5g/L琼脂,pH=5.8;所述的不定根丛生芽增殖培养基为MS+0.1~3.0mg/L 6‑BA+0.01~1.0mg/L IBA+30g/L蔗糖+7.5g/L琼脂,pH=5.8;所述的不定根愈伤组织的增殖培养基为MS+0.1~3.0mg/L 6‑BA+0.1~4.0mg/L NAA+30g/L蔗糖+7.5g/L琼脂,pH=5.8;所述的乌桕不定根愈伤组织分化的丛生芽和不定根直接诱导的丛生芽的伸长培养基为1/2MS+0.2~2.0mg/L 6‑BA+30g/L蔗糖+7.5g/L琼脂,pH=5.8;所述诱导培养为1~2周;形成丛生芽或愈伤组织后,继续培养1~2周后,将丛生芽或愈伤组织的不定根外植体转接于增殖培养中进行丛生芽或愈伤组织的增殖;所述增殖培养为2~3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137402.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