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不同生长调节剂对北美冬青保花保果效应的研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66888.8 | 申请日: | 2016-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9934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发明(设计)人: | 郑炳松;刘军;余有祥;何立平;余敏芬;田江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G01N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韩洪 |
地址: | 3113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同生长调节剂对北美冬青保花保果效应的研究方法,该方法通过设定处理、测定和数据分析,采用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对北美冬青进行保花保果试验,得到北美冬青的净光合速率均随着不同的生长调节剂处理而不同的结论,并得出在北美冬青花蕾期喷施0.5%KH2PO3和0.1%尿素,盛花期喷施25mg/lGA3和0.3%硼砂或20~50mg/l6‑BA,果熟期喷施25mg/lGA3和或2mg/lCPPU能显著提高北美冬青单株结果数,GA3和6‑BA或CPPU组合喷施处理北美冬青,可提高北美冬青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水份利用率等气体交换参数和PSⅡ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光化学淬灭、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电子传递速率等叶绿素荧光参数,有效提高北美冬青的保果率,对北美冬青生长调节剂的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 ||
搜索关键词: | 不同 生长 调节剂 北美 冬青 保花保果 效应 研究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不同生长调节剂对北美冬青保花保果效应的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设定处理:选取生长势一致、生长良好的北美冬青2年生盆栽苗30株,在实验基地中,分别于花蕾期、盛花期和果熟期对北美冬青进行保花保果剂处理,共设三个处理期,包括对照在内共设以下五种处理,具体处理方式见表1:表1 五种处理的具体处理方式
处理方法:北美冬青2年生盆栽苗30株均分为5组,每组6株,每组对应一种处理方式,每种处理方式针对每个处理期有不同的处理,具体处理见表1;步骤二、测定:对经过步骤一处理后的30株北美冬青盆栽苗进行各项指标的测定,包括光合作用气体交换参数的测定、光响应曲线的测定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测定;测定方法:光合作用气体交换参数测定:使用开放气路,在晴天上午9:30‑11:30,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净光合速率Pn,μmolCO2·m‑2·s‑1,气孔导度Gs,mmol·m‑2·s‑1,胞间CO2浓度Ci,μmol·mol‑1,气孔限制值Ls根据Berry公式进行计算,Berry公式为Ls=1‑Ci/C0,式中C0为空气中CO2浓度;测定时选择红蓝光源叶室,使用开放式气路,叶室温度设定为25℃,空气相对湿度为60~70%,CO2浓度为400μmol/mol,光照强度为1000μmol·m‑2·s‑1,光量子通量密度800mol·m‑2·s‑1,每株测1片叶,每处理重复5次,取平均值,并标记叶片以便下一次测定;光响应曲线测定:使用美国Li‑cor公司的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器,光源为18RGB人工光源,设置光合有效辐射强度PAR梯度为2000、1500、1000、500、300、100、50、20、10、0μmol·m‑2·s‑1测定所标记叶片的光响应曲线,叶片选择植株中上部成熟叶片,测定时,光强采用外界的实际光强,根据外源光温传感器显示的光照强度,叶室温度控制在25℃,CO2浓度400μmol·mol‑1,由CO2小钢瓶控制CO2浓度,相对湿度约50%,气体流速设置为400μmol·s‑1,测定前用800μmol·m‑2·s‑1光强对叶片进行光诱导,使叶片活化,每个光强下稳定4min记录数据,重复3~4次,取几次重复的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根据光合助手计算出光响应曲线饱和光强LSP、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光补偿点LCP和暗呼吸速率Rd;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测定:各荧光参数采用PAM2500荧光仪测定,荧光测定采用荧光叶室,黑暗适应一晚,光化学活性光PFD为1400μmol·m‑2·s‑1,光照时间30min,饱和闪光PFD为7200μmol·m‑2·s‑1,测定前,均进行25min以上的暗适应,首先测定最小荧光产量F0和最大荧光产量Fm,随后打开活化光,强度为800μmol·m‑2·s‑1,待荧光信号到达稳定后5~6min打开饱和脉冲光,测定任意时间的实际荧光产量F和光适应下的最大荧光产量Fm′;然后测定快速光曲线,共11个光强梯度,分别为788、622、477、366、274、201、144、104、67、9、5μmol·m‑2s‑1,每个光强照射20s后打开饱和脉冲光进行荧光淬灭分析,记录快速光响应曲线,初始荧光产量Fo,最大荧光产量Fm,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PSⅡ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光化学淬灭qP,非光化学淬灭qN,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II,PSⅡ电子传递速率ETR均由仪器自动给出;步骤三、数据分析: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光合助手Photosynthesis拟合曲线,采用Sigmaplot10.0作图,对测定的数据进行整理并分析。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农林大学,未经浙江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066888.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