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组培苗蔗糖利用率的测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39009.2 | 申请日: | 2016-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8489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1 |
发明(设计)人: | 吴沿友;张开艳;赵丽华;饶森;杭红涛;李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吴无惧 |
地址: | 550081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组培苗蔗糖利用率的测定方法,分别用甜菜蔗糖和甘蔗蔗糖作为有机碳源配制甜菜蔗糖培养基和甘蔗蔗糖培养基,培养长势一致的组培苗至鲜重增重超20倍后,结束培养,测定甜菜蔗糖和甘蔗蔗糖、新生叶片的δ13C值,依据待测植物的组培苗利用甘蔗蔗糖和甜菜蔗糖产生碳同位素分馏值、利用空气二氧化碳的分馏值、组培苗的增重以及蔗糖消耗,计算出组培苗蔗糖利用率。本方法不仅能定量测定组培苗一个生长周期内的自养份额、异养份额等,同时也能计算同期内组培苗的蔗糖利用率,对组培环境因子的调控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为后期组培苗的驯化和移栽提供技术参数。 | ||
搜索关键词: | 组培苗 蔗糖 利用率 测定 方法 | ||
【主权项】:
1.组培苗蔗糖利用率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第一,培养瓶采用完全透气的封口膜封口,分别用C3植物蔗糖和甘蔗蔗糖作为有机碳源配制C3植物蔗糖培养基和C4植物蔗糖培养基;第二,测定上述C3植物蔗糖和C4植物蔗糖的δ13C值,C3植物蔗糖的δ13C值记为δT,C4植物蔗糖的δ13C值记为δG;第三,选取长势一致的组培苗,记录它们的鲜重M0,分别接种到C4植物蔗糖培养基和C3植物蔗糖培养基,培养至鲜重增重超20倍后,结束培养;第四,同期,一方面将待测植物的组培苗分别培养在无CO2的C3植物蔗糖培养基和C4植物蔗糖培养基中;另一方面利用pH为5.5的营养液在待测环境中对长有2片展开叶的待测植物进行溶液培养;第五,分别获取培养前C4植物蔗糖和C3植物蔗糖培养基的蔗糖浓度c0和体积V0,培养结束后培养基的C4植物蔗糖和C3植物蔗糖浓度c和体积V,根据蔗糖浓度和体积的变化的计算出蔗糖的消耗第六,测定培养结束后的组培苗鲜重M;计算出组培苗的增重为B=M‑M0;第七,获取培养结束后的用C4植物蔗糖培养基和C3植物蔗糖培养基培养的组培苗新生叶片的δ13C值δG1和δT1;第八,获取培养结束后的在无CO2的C3植物蔗糖培养基和C4植物蔗糖培养基中培养的组培苗新生叶片的δ13C值δG0和δT0;第九,获取培养结束后在溶液培养中的待测植物新生叶片δ13C值δair;第十,测定培养期间的待测培养环境中空气中的二氧化碳δ13C值δa;第十一,依据δG0和δT0以及δT和δG计算出待测植物的组培苗利用C4植物蔗糖和C3植物蔗糖产生碳同位素分馏值ΔG和ΔT;第十二,依据δair和δa计算出待测植物利用空气二氧化碳的分馏值Δair;第十三,将上述所得数据,δT、δG、ΔG、ΔT、Δair、δG1、δT1、δair代入方程:
计算出异养份额fb;第十四,根据上述计算得到的fb,结合组培苗的增重B和蔗糖消耗C,其中C=c0×v0‑c×V,计算组培苗蔗糖利用率A;在第十一步骤中,ΔG=δG-δG0,ΔT=δT-δT0;在第十二步骤中,Δair=δa-δair;在第十四步骤中,蔗糖利用率A的计算公式为:fb×B=A×C,即A=fb×B/C。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039009.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