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软煤岩降阻散热仿生钻进方法及钻杆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12740.6 | 申请日: | 2016-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6458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7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龙;孙玉宁;王振锋;宋维宾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7/00 | 分类号: | E21B7/00;E21B17/00 |
代理公司: | 郑州豫开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1131 | 代理人: | 朱俊峰 |
地址: | 454003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软煤岩降阻散热仿生钻进方法及钻杆,根据煤层地质条件,依据用于软煤岩降阻散热仿生钻进方法,评估钻孔收缩比dc并确定钻杆旋转外径d1、钻杆表面凸形或凹形结构高度、钻杆表面凸形或凹形结构之间间距和钻进速度,用于软煤岩降阻散热仿生钻杆,包括杆体、凸连接件、凹连接件,钻杆表面设置凸形或凹形结构。本发明针对软煤岩钻进困难的技术难题,考虑煤层地质条件,发明了用于软煤岩降阻散热仿生钻进方法及钻杆,钻进过程中,应用降阻散热仿生钻杆施工钻孔,实现低阻、低温一体化钻进工艺体系,可有效改善软弱煤岩地层的钻进效果。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软煤岩降阻 散热 仿生 钻进 方法 钻杆 | ||
【主权项】:
用于软煤岩降阻散热仿生钻进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①.在待施工地点取煤样或岩样,通过实验室试验、理论计算评估钻孔收缩比dc;钻孔收缩比dc为钻孔孔壁变形最大位移up与钻孔未收缩时半径r的比值;②.根据施工地点软煤岩的钻孔收缩比dc设计钻杆旋转外径d1,当钻孔收缩比0≤dc≤20%时,钻杆旋转外径d1设计为1.5r(1‑dc)~1.8r(1‑dc);当钻孔收缩比20%<dc≤40%时,钻杆旋转外径d1设计为1.7r(1‑dc)~2.1r(1‑dc);当钻孔收缩比40%<dc≤60%时,钻杆旋转外径d1设计为1.8r(1‑dc)~2.5r(1‑dc);当钻孔收缩比dc>60%时,钻杆旋转外径d1设计为1.9r(1‑dc)~1.8r;③.根据施工地点煤层的钻孔收缩比dc设计钻杆表面凸起高度或凹槽深度;当钻孔收缩比0≤dc≤20%时,钻杆表面凸起高度设置为0 mm~5 mm范围内;当钻孔收缩比20<dc≤40%时,钻杆表面凸起高度设置为3 mm~8 mm范围内;当钻孔收缩比40<dc≤60%时,钻杆表面凸起高度设置为5 mm~11 mm范围内;当钻孔收缩比dc>60%时,钻杆表面凸起高度设置为5 mm~15 mm范围内;当钻孔收缩比0≤dc≤50%时,钻杆表面凹槽深度设置为0 mm~3 mm范围内;当钻孔收缩比dc>50%时,钻杆表面凹槽深度设置为3 mm~5 mm范围内;④.根据施工地点煤层的钻孔收缩比dc设计钻杆表面凸起或凹槽之间间距,当钻孔收缩比0≤dc≤20%时,钻杆表面凸起或凹槽之间间距设置为10 mm~40 mm范围内;当钻孔收缩比20<dc≤40%时,钻杆表面凸起或凹槽之间间距设置为20 mm~50 mm范围内;当钻孔收缩比40<dc≤100%时,钻杆表面凸起或凹槽之间间距设置为40 mm~80 mm范围内;⑤.根据施工地点煤层的钻孔收缩比dc设计钻进速度;当钻孔收缩比0≤dc≤20%时,钻进速度设计为0.8 m/min~1 m/min;当钻孔收缩比20<dc≤40%时,钻进速度设计为0.6 m/min~0.8 m/min;当钻孔收缩比40<dc≤60%时,钻进速度设计为0.4 m/min~0.6 m/min;当钻孔收缩比60<dc≤100%时,钻进速度设计为0.2 m/min~0.4 m/min;⑥.根据施工地点煤层地质条件,确定钻孔施工直径、钻孔之间间距、钻孔距离顶底板距离、钻孔倾角、方位角,并依据步骤①~⑤,确定钻杆旋转外径d1、钻杆表面凸起高度或凹槽深度、钻杆表面凸起或凹槽之间间距、钻进速度,并确定降阻散热仿生钻杆的结构设计形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理工大学,未经河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012740.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洗井环保型双皮碗封隔器
- 下一篇:一种水平井反循环射流螺杆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