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外碳源优化利用的原位发酵初沉池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65280.9 | 申请日: | 2015-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277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8 |
发明(设计)人: | 韩小蒙;王志伟;郑君健;王雪野;潘辰;曹翌奇;吴志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张磊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外碳源优化利用的原位发酵初沉池,主要由池体、泥斗、出水集水槽及配套管道和设备组成。进水颗粒物沉降在泥斗中,碱液通过加药管及布水器分散在泥斗中、为初沉污泥发酵提供碱性环境,泥斗中安装混合搅拌器以均匀混合污泥及碱液,发酵后的初沉污泥通过排泥管和泵提升至出水集水槽、流入后续处理构筑物中。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了进水中的颗粒态碳源,通过在泥斗中加入碱液和混合搅拌实现初沉污泥的原位发酵,将不易为活性污泥利用的颗粒态碳源转变为优质的溶解态碳源,有利于提高后续工艺的脱氮效果。而且本实用新型无需单独建造反应器,成本低、节省占地、工艺简单。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源 优化 利用 原位 发酵 初沉池 | ||
【主权项】:
一种外碳源优化利用的原位发酵初沉池,由进水管、加药管、池体、泥斗、出水集水槽和排泥管组成,其特征在于泥斗位于池体下部,所述泥斗内设有混合搅拌器,所述出水集水槽位于池体上部,进水管一端连接进水泵,另一端伸入池体内,且端部设有喇叭口,所述喇叭口位于泥斗上方一定距离处;加药管一端连接加药泵,另一端伸入泥斗内,且端部设有布水器;所述布水器位于泥斗中;排泥管一端位于泥斗底部,另一端伸出池体连接泵;所述泵连接泵压水管,所述泵压水管出口位于出水集水槽上方;出水集水槽底部设有出水管。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20265280.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