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脊柱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手术中的锥切刀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55143.7 | 申请日: | 2014-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882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孙桂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桂英 |
主分类号: | A61B17/3209 | 分类号: | A61B17/3209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264001 山东省烟台市芝***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涉及脊柱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手术中的锥切刀,由锥切刀、引导筒、导管构成,所述锥切刀和引导筒均为圆筒状,锥切刀后端固定在刀架上,刀架为引导筒和导管的过度连接筒,在锥切刀、引导筒、导管同一边侧留有连续的缺口,锥切刀直径大于引导筒直径,且锥切刀套在引导筒的外围,锥切刀和引导筒之间形成夹层空间,引导筒为弹性材质,引导筒的前端边沿圆滑过渡,锥切刀的前端为圆弧状刀锋。本设计的突出特点是:本实用新型的脊柱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手术中的锥切刀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创伤面小,在保护椎管不受损伤的前提下,能够顺利将压迫椎管的骨性组织做环状切除,快捷高效、安全。 | ||
搜索关键词: | 脊柱 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 手术 中的 锥切刀 | ||
【主权项】:
脊柱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手术中的锥切刀,由锥切刀、引导筒、导管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切刀和引导筒均为圆筒状,锥切刀后端固定在刀架上,刀架为引导筒和导管的过度连接筒,在锥切刀、引导筒、导管同一边侧留有连续的缺口,锥切刀直径大于引导筒直径,且锥切刀套在引导筒的外围,锥切刀和引导筒之间形成夹层空间,引导筒为弹性材质,引导筒的前端边沿圆滑过渡,锥切刀的前端为圆弧状刀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桂英;,未经孙桂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20455143.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