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及其连杆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40058.6 | 申请日: | 2014-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065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范习民;钱德猛;胡必谦;郑久林;崔宁;王强;孙影;许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7/02 | 分类号: | F16C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吉海莲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及其连杆,所述连杆将减重槽大端区由传统的半圆形结构优化成了喇叭形结构,具体地,所述减重槽大端区是由圆弧形的减重槽肩部末端、底边及连接所述减重槽肩部末端和所述底边的圆角组成,且所述圆角过连杆大头中心的切线与连杆中心线的夹角大于爆发压力峰值在所述减重槽大端区的传递角度;如此,连杆小头传过来的峰值压力可有效地分散到所述喇叭形结构两端较宽的区域,避免集中分布并向连杆大头和轴瓦传递,减小了轴瓦所受的压力;与现有技术相比,在不增加成本和连杆自身重量的基础上,可有效解决轴瓦拉瓦卡滞等问题,能够实现使用较小的优化设计,降低轴瓦失效的风险。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及其 连杆 | ||
【主权项】:
一种发动机连杆,包括连杆小头(1)、连杆大头(3)及减重槽(5),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重槽(5)靠近所述连杆大头(3)的减重槽大端区(6)是由圆弧形的减重槽肩部末端、底边及连接所述减重槽肩部末端和所述底边的圆角组成的喇叭形结构,且所述圆角过连杆大头中心的切线与连杆中心线的夹角大于爆发压力峰值在所述减重槽大端区(6)的传递角度。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20340058.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