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能量型和功率型混合储能协调控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686194.5 | 申请日: | 2014-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626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发明(设计)人: | 孙国城;洪涛;林弘宇;赵景涛;唐斐;金涛;韦磊;赵新建;李海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南京供电公司;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32 | 分类号: | H02J3/32;H02J3/24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10076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量型和功率型混合储能协调控制方法,功率型储能装置遵循优先响应的原则,在尽量满足微电网建设者主要目的的情况下,不仅调节了波动频率高、波动幅度大的短期波动,又调节了波动周期长、调节容量大的较长时间的波动,保证了混合储能系统的使用寿命,充分利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保障供电可靠性的同时避免风、光可再生能源电能的浪费,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能量 功率 混合 协调 控制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能量型和功率型混合储能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混合储能系统,包括功率型储能装置和能量型储能装置,具体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判断微电网中分布式电源输出功率与系统负荷需求功率的大小,若分布式电源输出功率大于系统负荷需求功率时,执行步骤(2);若分布式电源输出功率小于系统负荷需求功率时,执行步骤(6);步骤(2),微网能量管理系统采集功率型储能荷电量SOC1,若功率型储能荷电量SOC1低于其荷电状态的最小值时,执行步骤(3);若功率型储能荷电量SOC1处于其荷电状态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时,执行步骤(4);若功率型储能荷电量荷电状态SOC1高于其荷电状态的最大值时,执行步骤(5);步骤(3),控制系统切除能量型储能装置,并以恒功率方式对功率型储能装置充电,消耗分布式电源输出功率大于系统负荷需求功率的差额,直至功率型储能荷电量SOC1处于其荷电状态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时,执行步骤(4);步骤(4),控制系统对能量型储能装置充电,并按照能量型储能装置的最大充电功率进行充电,消耗分布式电源输出功率大于系统负荷需求功率的差额,直至功率型储能荷电量荷电状态SOC1高于其荷电状态的最大值时,执行步骤(5);步骤(5),控制系统切除功率型储能装置,微网能量管理系统采集能量型储能荷电量SOC2,若能量型储能荷电量SOC2低于其荷电状态的最大值时,能量型储能继续充电;若能量型储能荷电量SOC2高于其荷电状态的最大值时,控制系统切除能量型储能装置,消耗分布式电源输出功率大于系统负荷需求功率的差额,微电网并网运行时将多余电量并入微电网,若微电网处于离网运行,切除部分分布式发电单元;步骤(6),微网能量管理系统采集功率型储能荷电量SOC1,若功率型储能荷电量SOC1低于其荷电状态的最小值时,执行步骤(7);若功率型储能荷电量SOC1处于其荷电状态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时,执行步骤(8);若率型储能荷电量SOC1和能量型储能荷电量SOC2同时低于其荷电状态的最小值时,布式电源输出功率与系统负荷需求功率的差额,通过微电网补齐;步骤(7),控制系统切除功率型储能装置,微网能量管理系统采集能量型储能荷电量SOC2,若能量型储能荷电量SOC2高于其荷电状态的最小值时,控制系统控制其放电,填补分布式电源输出功率与系统负荷需求功率差额;若能量型储能荷电量SOC2低于其荷电状态的最小值时,分布式电源输出功率与系统负荷需求功率的差额,通过微电网补齐;步骤(8),控制系统控制功率型储能装置对外放电,填补分布式电源输出功率与系统负荷需求功率差额,若无法填补功率差额,微网能量管理系统采集能量型储能荷电量SOC2,控制系统控制其放电,填补分布式电源输出功率与系统负荷需求功率差额;若能量型储能荷电量SOC2低于其荷电状态的最小值时,分布式电源输出功率与系统负荷需求功率的差额,通过微电网补齐。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南京供电公司;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南京供电公司;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686194.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