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导体元件及其形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41635.8 | 申请日: | 2014-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220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吕曼绫;洪裕祥;张仲甫;吴彦良;沈文骏;刘家荣;傅思逸;陈意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78 | 分类号: | H01L29/78;H01L29/423;H01L29/49;H01L21/336;H01L2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陈小雯 |
地址: | 中国台湾***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一种半导体元件及其形成方法。所述形成方法包括:在衬底上提供至少一堆叠结构。在衬底上依序形成第一间隙壁材料层、第二间隙壁材料层以及第三间隙壁材料层,且第一间隙壁材料层、第二间隙壁材料层以及第三间隙壁材料层覆盖堆叠结构。蚀刻第一间隙壁材料层、第二间隙壁材料层以及第三间隙壁材料层,以于堆叠结构的侧壁上形成三层间隙壁结构。从堆叠结构的一侧算起,三层间隙壁结构包括第一间隙壁、第二间隙壁以及第三间隙壁,且第二间隙壁的介电常数小于第一间隙壁以及第三间隙壁的每一者的介电常数。基于上述,第一间隙壁和第三间隙壁可以保护第二间隙壁,以减少栅极对接触窗的寄生电容,同时可避免栅极受损以提升元件效能。 | ||
搜索关键词: | 半导体 元件 及其 形成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半导体元件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衬底上提供至少一堆叠结构;在所述衬底上依序形成第一间隙壁材料层、第二间隙壁材料层以及第三间隙壁材料层,且所述第一间隙壁材料层、所述第二间隙壁材料层以及所述第三间隙壁材料层覆盖所述堆叠结构;蚀刻所述第一间隙壁材料层、所述第二间隙壁材料层以及所述第三间隙壁材料层,以于所述堆叠结构的侧壁上形成三层间隙壁结构,其中从所述堆叠结构的一侧算起,所述三层间隙壁结构包括第一间隙壁、第二间隙壁以及第三间隙壁,且所述第二间隙壁的介电常数小于所述第一间隙壁以及所述第三间隙壁的每一者的介电常数。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联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341635.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电池混合多层膜结构
- 下一篇:高持久性非易失性存储单元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