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冬枣园利用红颈常室茧蜂生物防治绿盲蝽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60421.3 | 申请日: | 2014-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663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罗淑萍;吴孔明;张峰;陆宴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M99/00 | 分类号: | A01M99/00;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北京法思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8 | 代理人: | 高宇 |
地址: | 1000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农业昆虫生物防治领域,具体涉及冬枣园利用红颈常室茧蜂生物防治绿盲蝽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早春4-5月,开始第1次释放,按照绿盲蝽:雌性红颈常室茧蜂为40-100:1的比例进行放蜂并连续3~4次释放红颈常室茧蜂成虫,每次释放间隔3-6天;在绿盲蝽发生的第2-5代时,按照绿盲蝽成虫与红颈常室茧蜂蛹10~50:1的比例释放蜂蛹。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不仅可以在早春的时候,降低绿盲蝽的虫源基数,还可以优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且可以利用生物在自然界的生长繁殖,长期而高效地控制绿盲蝽的种群数量,降低绿盲蝽对枣树造成的品质和产量的损失。 | ||
搜索关键词: | 枣园 利用 红颈常室茧蜂 生物防治 绿盲蝽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冬枣园利用红颈常室茧蜂防治绿盲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步骤:(1)早春4‑5月,冬枣树上绿盲蝽第1代卵的孵化高峰期时,根据绿盲蝽卵粒密度,开始第1次释放,此时按照绿盲蝽:雌性红颈常室茧蜂为40‑100:1的比例进行放蜂并连续3~4次释放红颈常室茧蜂成虫,每次释放的间隔为3‑6天;(2)在田间每隔5‑10米为一个释放点,释放寄生蜂成虫;(3)在绿盲蝽发生的第2‑5代时,按照绿盲蝽成虫与红颈常室茧蜂蛹10~50:1的比例释放蜂蛹,此后每隔25~32天再释放一次蜂蛹,一共释放4次。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060421.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覆铜线路板蚀刻工艺
- 下一篇:一种新型快干型洗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