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负荷接触沉淀池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44935.1 | 申请日: | 2013-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589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徐善文;赵立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善文;赵立军 |
主分类号: | C02F3/00 | 分类号: | C02F3/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张利明 |
地址: | 150090 黑龙江省哈尔滨***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高负荷接触沉淀池,属于污水处理领域。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沉淀池表面高负荷的跑泥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负荷接触沉淀池,在生化池内增加V型接触沉淀池,利用微生物胞外分泌物粘性和污泥层密度,使大颗粒悬浮物靠重力沉淀,中颗粒悬浮物被泥层过滤截留,而小颗粒悬浮物则被泥层吸附截留,V型池向上的过滤面积不断扩大,泥水混合液上升流速不断降低,减少了混合液对污泥悬浮层的干扰,使V型接触沉淀池的表面负荷提高80%,从而解决沉淀池高表面高负荷的跑泥问题,使生化池的污泥浓度提高至9g/L;同时使生化和泥水分离在一个池体内同步完成,不存在填料随水流动淤积问题,能够用于污水处理。 | ||
搜索关键词: | 负荷 接触 沉淀 | ||
【主权项】:
高负荷接触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生化池(1)、配水渠(2)、N个曝气器(3)、第一流化填料挡板(4)和V型池(5),N为正整数;生化池(1)内部的一个侧壁上设有配水渠(2),该配水渠(2)与生化池(1)的底部平行,配水渠(2)用于向生化池(1)内排放污水;N个曝气器(3)均匀排布在生化池(1)底部;第一流化填料挡板(4)垂直固定在生化池(1)底部中间;V型池(5)的开口朝上,底部固定在第一流化填料挡板(4)上,V型池(5)与第一流化填料挡板(4)将生化池(1)分为配水侧和出水侧,配水侧和出水侧之间通过第一流化填料挡板(4)实现液体流通,V型池(5)出水侧的池壁低于生化池(1)内的液面;所述V型池(5)包括:第二流化填料挡板(5‑1)、第一脱气倒流墙(5‑2)、第一出水挡板(5‑3)和第二出水挡板(5‑4);第二流化填料挡板(5‑1)的底边固定在V型池(5)出水侧的池壁上部,第二流化填料挡板(5‑1)位于V型池(5)的外侧,第二流化填料挡板(5‑1)与V型池(5)池壁的连接边位于生化池(1)内的液面以下0.4m至0.6m处,第一脱气倒流墙(5‑2)固定在V型池(5)的内部,并平行于V型池(5)出水侧的池壁,该池壁与第一脱气倒流墙(5‑2)的一侧之间的空隙构成导流通道,该导流通道用于引导污水流入V型池(5)的底部,第一出水挡板(5‑3)的一边固定在第一脱气倒流墙(5‑2)另一侧的上部,第一出水挡板(5‑3)与第一脱气倒流墙(5‑2)之间夹角为锐角,第一出水挡板(5‑3)与第一脱气倒流墙(5‑2)构成第一出水集水堰,第二出水挡板(5‑4)的一边固定在V型池(5)配水侧的池壁上,与该池壁的夹角为锐角,第二出水挡板(5‑4)与V型池(5)配水侧池壁构成第二出水集水堰,且该第二出水集水堰位于V型池(5)内;第一流化填料挡板(4)和第二流化填料挡板(5‑1)上均开有小孔,小孔的直径为生化池(1)中填料直径的1/2至2/3,相邻的小孔之间的间距为小孔直径的0.1至1.5倍。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善文;赵立军,未经徐善文;赵立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20744935.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压管板压紧器
- 下一篇:一种用于锆英砂分选生产的摇床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