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演示压电效应的复合式多功能仪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65723.8 | 申请日: | 2013-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183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迟庆国;杨奉佑;李升;刘宾;张昌海;王鑫鑫;马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9B23/18 | 分类号: | G09B23/18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胡树发 |
地址: | 15008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演示压电效应的复合式多功能仪器,涉及一种演示压电效应的复合式多功能仪器,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压电效应演示仪效果不够形象、演示功能单一、难以再开发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台体为带有一个斜面的梯形台结构,所述斜面所在侧壁为该台体的前面板,该台体分为左侧实验台和右侧实验台,所述左侧实验台包括1号音频发生器、1号压电陶瓷片、2号压电陶瓷片、可移动式加热装置、两个柱体、两个底座、轨道、中空支架、2号音频发生器、频率计、1号数码管显示器、2号数码管显示器、3号数码管显示器和示波器。用于演示压电效应、逆压电效应以及压电材料超过居里温度Tc压电性能消失的现象,主要用于教学演示。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演示 压电效应 复合 多功能 仪器 | ||
【主权项】:
一种演示压电效应的复合式多功能仪器,其特征在于,它的台体为带有一个斜面的梯形台结构,所述斜面所在侧壁为该台体的前面板,该台体分为左侧实验台和右侧实验台,所述左侧实验台包括1号音频发生器(1)、1号压电陶瓷片(2)、2号压电陶瓷片(3)、可移动式加热装置(4)、两个柱体(5)、两个底座(6)、轨道(7)、中空支架(8)、2号音频发生器(9)、频率计(10)、1号数码管显示器(11)、2号数码管显示器(12)、3号数码管显示器(13)和示波器(18);1号音频发生器(1)和第一个底座(6)均固定在左侧实验台的台面上,并且1号音频发生器(1)位于第一个底座(6)的左侧,1号压电陶瓷片(2)固定在第一个柱体(5)的顶端,该第一个柱体(5)的底部固定在第一个底座(6)上,1号数码管显示器(11)和示波器(18)均固定在左侧实验台的斜面上;2号音频发生器(9)、中空支架(8)和第二个底座(6)均固定在右侧实验台的台面上,并且2号音频发生器(9)位于第二个底座(6)的左侧、第二个底座(6)位于中空支架(8)的左侧,2号压电陶瓷片(3)固定在第二个柱体(5)的顶端,该第二个柱体(5)的底部固定在第二个底座(6)上,中空支架(8)上固定有轨道(7),可移动式加热装置(4)固定在滑块上,所述滑块位于轨道(7)上,2号音频发生器(9)、2号数码管显示器(12)、3号数码管显示器(13)和频率计(10)均固定在右侧实验台的斜面上;所述1号音频发生器(1)和2号音频发生器(9)所在的平面相互平行,1号压电陶瓷片(2)和2号压电陶瓷片(3)的高度相同,1号音频发生器(1)、1号压电陶瓷片(2)、2号音频发生器(9)、2号压电陶瓷片(3)和可移动式加热装置(4)的中心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并且该直线垂直于1号音频发生器(1)所在的平面;所述可移动式加热装置(4)能够沿该直线做一维往复移动;所述可移动式加热装置(4)用于给2号压电陶瓷片(3)加热;它还包括信号采集电路(19)、A/D转换器(20)、信号处理电路(21)和温度传感探头(22),1号压电陶瓷片(2)和2号压电陶瓷片(3)的电压信号输出端分别连接信号采集电路(19)的两个电压信号输入端,温度传感探头(22)采集可移动式加热装置(4)的温度,并将采集的温度输入到信号采集电路(19)的温度信号输入端,信号采集电路(19)的模拟信号输出端连接在A/D转换器(20)的模拟信号输入端上,A/D转换器(20)的数字信号输出端连接在信号处理电路(21)的数字信号输入端上,信号处理电路(21)的三 个显示信号输出端分别与1号数码管显示器(11)、2号数码管显示器(12)和3号数码管显示器(13)的显示信号输入端相连接,信号处理电路(21)的第一数据信号输出端连接在示波器(18)的数据信号输入端上,信号处理电路(21)的频率信号输出端连接在频率计(10)的数据信号输入端上,信号处理电路(21)的两个音频信号输出端分别与1号音频发生器(1)和2号音频发生器(9)的控制信号输入端相连接,信号处理电路(21)的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信号采集电路(19)的控制信号输入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20165723.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