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小煤柱联络巷的偏W通风工作面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45362.0 | 申请日: | 2013-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140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张瀚;李英明;付永刚;张景坤;杨明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F7/00 | 分类号: | E21F7/00;E21F1/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8 | 代理人: | 王挺 |
地址: | 23200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属于采煤采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小煤柱联络巷的偏W通风工作面。本实用新型包括分别设置在采煤工作面中的、彼此平行的轨道巷和运输巷,采煤工作面在轨道巷和运输巷之间设置有回风巷,回风巷与轨道巷平行,且回风巷靠近轨道巷一侧设置;回风巷与轨道巷之间的小楳柱中设置有联通回风巷与轨道巷的多个联络巷,联络巷沿着采煤工作面的回采反向方向自轨道巷一侧向回风巷一侧倾斜延伸,联络巷与轨道巷之间的夹角为130°~150°,多个联络巷之间彼此平行。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地解决联络巷和周边空间的稳定性问题,即解决了偏W通风工作面中小煤柱开采时易冒顶和片帮的问题,对保障采煤工作面的安全高效的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小煤柱 联络 通风 工作面 | ||
【主权项】:
一种基于小煤柱联络巷的偏W通风工作面,包括分别设置在采煤工作面(1)上侧的轨道巷(3)和下侧的运输巷(7),所述轨道巷(3)和运输巷(7)彼此平行,所述采煤工作面(1)在轨道巷(3)和运输巷(7)之间设置有回风巷(4),所述回风巷(4)与轨道巷(3)平行,且回风巷(4)靠近轨道巷(3)一侧设置;所述回风巷(4)与轨道巷(3)之间的小楳柱(2)中设置有联通回风巷(4)与轨道巷(3)的多个联络巷(5),其特征在于:所述联络巷(5)沿着采煤工作面(1)的回采反向方向自轨道巷(3)一侧向回风巷(4)一侧倾斜延伸,联络巷(5)与轨道巷(3)之间的夹角(θ)为130°~150°,且多个联络巷(5)之间彼此平行。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20145362.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油循环过滤、缸盖限压式车用气泵
- 下一篇:旁通式三次采油在线取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