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发光二极管和超声波刺激蜂群提高蜂毒采集量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25072.0 | 申请日: | 2013-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36567B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30 |
发明(设计)人: | 郭云胶;王斌;郭娜娜;张成桂;赵昱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理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K47/06 | 分类号: | A01K4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71003 云南省***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发光二极管和超声波刺激蜂群提高蜂毒采集量的方法。具体而言,该方法涉及对野生或养殖的膜翅目细腰亚目针尾部蜂类昆虫分泌的生物毒素之取毒技术,在对蜂类昆虫取毒时,使用安装在取毒器侧边及底部的发光二极管LED灯,通过变换LED灯光闪烁刺激待取毒蜂群攻击;同时,使用安装在取毒器上的超声波发生器发出能刺激该蜂群发怒的超声波,再将取毒器通电,打开待取毒蜂巢,该昆虫群在双重强效刺激下攻击次数、力度及排毒量均增加;用该双重刺激采毒法比常规法的蜂毒采集量提高21%~34%。本关键技术能解决包括蜜蜂和胡蜂总科在内的蜂类昆虫蜂毒采集的瓶颈问题,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可满足市场短缺和采毒创新技术的不足。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发光二极管 超声波 刺激 蜂群 提高 蜂毒 采集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获取昆虫生物毒素的方法,其特征为:在昆虫巢穴口,联合使用LED灯刺激诱捕及超声波刺激诱捕获取昆虫生物毒素;其中,昆虫是指膜翅目细腰亚目针尾部蜂类昆虫,生物毒素是指该类昆虫分泌的蜂毒类活性物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理学院,未经大理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625072.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