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茶尺蠖的遗传防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14189.1 | 申请日: | 2013-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832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肖强;唐美君;殷坤山;张桂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3/00 | 分类号: | A01G13/00;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000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茶尺蠖的遗传防治方法,属于茶尺蠖防治方法技术领域。其包括以下步骤:1)防治对象:浙北、苏南、皖东地区的茶尺蠖为A种群,我国其他地区的茶尺蠖为B种群;2)防治地块茶尺蠖发生量与发生期的预测;3)用于防治的茶尺蠖种群的采集与饲养;4)蛹或成虫的释放,当用B种群防治A种群时,按A种群总数:B种群雄虫数=1:0.5~1.5的比例,将B种群雄蛹或雄蛾释放到A种群中;当用A种群防治B种群时,按B种群:A种群=1:0.5~1的比例,将A种群雄蛹或雄蛾释放到B种群中。本发明通过不同地理种群的相互干扰来调控害虫,是一种绿色防控方法,可以缓解农药残留问题,从而提高茶叶的安全性。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尺蠖 遗传 防治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茶尺蠖的遗传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 防治对象:选取两种具有生殖隔离和生殖干扰的茶尺蠖A种群和茶尺蠖B种群进行相互防治,其中A种群分布在浙江北部、安徽东部和江苏南部地区,B种群分布在中国其他地区;(2)防治地块茶尺蠖发生量与发生期的预测:在防治地块茶尺蠖的2龄幼虫期,确定每亩茶园的幼虫数量,再根据2龄幼虫至蛹的理论存活率,成虫的理论存活率,确定每亩茶园蛹或成虫的数量,同时,根据常规历期推算,确定蛹和成虫的发生期;(3)用于防治的茶尺蠖种群的采集与饲养:采集与防治地块不同种群的茶尺蠖进行饲养,使其的发育进度与防治地块的茶尺蠖虫态一致;(4)蛹或成虫的释放:在防治地块茶尺蠖的蛹期,当用A种群防治B种群时,按防治地块B种群:释放A种群=1:0.5~1的比例,将步骤(3)饲养的雄蛹释放到防治地块中;当用B种群防治A种群时,可按防治地块A种群总数:释放B种群雄虫数=1:0.5~1.5的比例,将B种群雄蛹释放到防治地块中,也可在成虫期,按上述同样的比例,将饲养的雄成虫释放到防治地块中。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514189.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堆垛机自动控制系统
- 下一篇:大型散货取料机转柱防倾倒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