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桥梁底面裂缝动态检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80299.0 | 申请日: | 2013-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285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张杰;齐超;张宁;刘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大学长三角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B11/00 | 分类号: | G01B11/00 |
代理公司: | 镇江京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107 | 代理人: | 夏哲华 |
地址: | 212009 江苏省镇江市镇***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桥梁的检测技术,具体是一种可对桥梁底面裂缝进行动态监测的桥梁底面裂缝动态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采集桥梁底面的视频图像,对彩色图像灰度化;步骤二,进行灰度图像的二值化;步骤三,对连通域通过面积以及外接最小矩形的长短轴之比进行筛选,满足以下条件的连通域被判定为裂缝;步骤四,将目标区域最小外接矩形在原图上进行绘图,即可直观观察到,从而实现裂缝的识别。本发明可以对采集的视频图像进行动态检测,减少劳动力,提高检测时的安全性;对裂缝的标注可以使检测人员直观的观察到裂缝所在位置。 | ||
搜索关键词: | 桥梁 底面 裂缝 动态 检测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桥梁底面裂缝动态检测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采集桥梁底面的视频图像,针对视频的每一帧图像,将三通道彩色图像转换为单通道灰度图像;步骤二,对灰度图像通过动态设定阈值将图像分为前景与背景部分,即进行灰度图像的二值化,图像的动态分割通过传统OTSU算法实现; 步骤三,通过上述步骤将裂缝分割之后,对连通域通过面积以及外接最小矩形的长短轴之比进行筛选,同时满足以下条件a和b的连通域被判定为裂缝:条件a,连通域大小满足设定值;条件b,连通域最小外接矩形长宽比满足设定值;步骤四,将目标区域最小外接矩形在原图上进行绘图,即可直观观察到,从而实现裂缝的识别。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未经北京交通大学长三角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480299.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固态成像装置
- 下一篇:四频带威尔金森功率分配器参数配置方法及参数配置装置